小溫斯洛普聽到這個訊息,暗自鬆了一口氣,覺得這下應該穩了吧?

然而他這顆“定心丸”吃的還是太早了點兒。

奧黛麗之所以採用這種層層抵抗的防禦方式,還有一個目的是誘敵深入,不滿足於僅僅是把敵軍擊退,還要最大限度殺傷敵軍的有生力量。

小溫斯洛普的部隊在付出了超過13的傷亡數字之後,憑著最後一口氣艱難的攻上山坡,然而迎接他們的是大陸軍的第三道防線,以及一場活生生的噩夢!

駐守這最後一道防線的,正是在遠東接受特訓、裝備“風之槍”、手雷和擲彈筒等先進武器的阿薩族特訓兵團,奧黛麗麾下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如同在軍校中千百次演練的那樣,這些略顯緊張的阿薩族青年在康蒂指揮下以班組為單位,迅速裝填擲彈筒,按照事先計算好的角度發射榴彈。

正在仰攻山頭的斐真官兵,聽見高處傳來一陣砰砰聲響,緊接著就有一片黑乎乎的榴彈,從三四百碼之外划著弧線朝他們頭頂砸落下來,出於職業軍人的本能立刻臥倒!

榴彈觸地剎那猛烈爆炸,噴濺出大團烈焰和無數彈片,將進攻一方的陣線籠罩在火海當中。

擲彈筒拋射出的榴彈,相當於殺傷半徑擴大兩倍的“火球術”,儘管拋射的精度遠不如定點爆破的“火球術”,但是200顆榴彈一起爆炸,破壞力還是很恐怖的!

正在向山頭衝鋒的斐真官兵,被這出乎意料的打擊結結實實拍在地上,嚇得亂了陣型,紛紛抱頭尋找掩體。

康蒂率領隨軍德魯伊團隊,聯手釋放“造風術”,平地掀起一場風暴,吹散籠罩戰場上空的硝煙,為己方官兵清空視野。

駐守第三道防線的特訓部隊,排除了硝煙的干擾,透過望遠鏡或者僅僅憑藉目力就能看清地面的彈坑,確認第一輪試射落點偏離計算軌道有多遠,而後根據偏差調整擲彈筒的角度,第二輪拋射的精度顯著上升。

接著是第三輪、第四輪轟炸。

短短數分鐘,上千枚榴彈集中投射在通往山頂的狹窄區域中,堪稱飽和式地毯轟炸,幾乎將地皮犁了一遍,炸死炸傷的斐真士兵數以百計。

面對頭頂不斷墜落下來的榴彈,斐真一方的軍官深知繼續滯留在這裡形同等死,活路只有兩條。

要麼撤退,要麼繼續向前衝——衝到敵軍近前,這種曲射榴彈裝置就派不上用場了。

山下傳來的號角如同催命符,逼迫被困在山上的斐真官兵不得不冒著炮火爬起來,舉槍繼續向前衝。

好不容易衝過擲彈筒的火力覆蓋區段,迫近到敵軍第三條防線的百步之內,還沒來得及鬆口氣,對面的守軍就從塹壕背後探起身來,掄圓胳膊,將一顆顆球形裝置奮力投擲過來。

“遠東1624式單兵鍊金炸彈”,俗稱“魔導手雷”,破片加上彈體內嵌的無數小鋼珠,爆炸瞬間猛烈濺射,將周邊半徑20尺內的敵軍通通轟成鮮血淋漓的馬蜂窩,雖然實際殺傷力不如榴彈,視覺效果卻比被榴彈炸飛更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