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我創造了我自己(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三:威爾諾亞共和國政府承諾不迫害在戰爭中支援斐真一方的保王黨人,保護其人身和財產安全,也不會阻攔保王黨人攜帶其合法財產離境。
其四:締約雙方承諾釋放所有戰俘。
其五:締約雙方承諾共享依芬河的航行權。
這一條需要加以解釋。
新大陸的河流大多是南北走向,而依芬河是一條少有的東西走向的大河,發源於新大陸中部終年積雪的雲頂高原,上游位於斐真屬華納海姆殖民地境內,下游橫穿亞爾夫海姆大森林,於萊頓港匯入大海,是一條很重要的航線。
由於依芬河分處兩國境內,任何一方阻斷河道都會對航運交通造成妨礙,故而在和談協議當中特別加以強調。
……
第六條:和約簽訂後,威爾諾亞共和國承諾不再向西擴張版圖,確保維護神聖亞珊帝國《1622年敕令》和斐真王國《1624年限制移民法令》劃定的殖民地與原住民居住區邊境線不變。
第七條:本條約必須在六個月內得到雙方立法機構認可方能生效。
……
1628年12月4日,雙方代表都在這份和約上籤了字。
雖然《寇拉斯堡合約》還沒有正式生效,但這無疑是個值得慶祝的喜訊,於是,新生的共和國政府透過了一條法案,決定將每年的12月4日定為威爾諾亞共和國的國慶日。
……
在這份合約當中,第三條和第六條引起的爭議最大,主要的反對聲音都來自新大陸。
第三條約定不得迫害保王黨人,這是斐真當局為戰爭期間忠於母國的殖民地居民爭取來的保障,試圖表明喬治國王絕非忘恩負義、過河拆橋之輩。
然而新大陸的保王黨與獨立派矛盾很深,雙方在戰爭期間都曾不擇手段的迫害對方。
斐真軍長期控制下的約頓海姆和米德加德地區,保王黨人尤其氣焰囂張,仗著有軍隊撐腰,以搜捕間諜的名義毆打、監禁甚至殺害獨立派人士,掠奪對方財產,此類事件多不勝數。
當然,在大陸軍控制的地區,獨立派對保王黨的鎮壓同樣血腥兇殘。
現在的問題是戰爭結束了,獨立派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同時也獲得了闡述歷史和審判對手的話語權,各地民眾都急不可耐的想要“圍獵”保王黨人,有的是為了復仇,有的是為了懲罰“賣國賊”,有的是公報私仇,更多的則純粹是想落井下石,大發橫財。
在新大陸,保王黨人大多是希望社會秩序維持穩定的保守人士,以新移民和貿易商人為主,身家普遍比較殷實。
現在戰爭結束了,他們失去斐真軍隊的保護,就成了“愛國者”們眼中的肥肉,急不可耐的想撲上去咬一口。
《寇拉斯堡合約》白紙黑字的規定,保護這些站錯隊的傢伙的財產,令很多人的發財夢破滅,當然會引起強烈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