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只有個別人受傷的世界出現了(第1/3頁)
章節報錯
當然在這一日的座談會議之中,這些事情還在起草階段。
百官之中,自然有涉及利益的,也有事不關己的。
而他們表現出來的態度,都是順從的態度。
沒有一個人反駁!
至少在當下,他們沒有反駁的勇氣。
需要的代價太高。
更何況,前面退過一步之後,後面再繼續退,那麼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習慣。
當然,嬴政也沒有一次性把他們的許可權給消除掉。
那樣就算是再畏懼他們也要反抗的。
更何況,而今的天下已經很大了。
隨著時間推移,倘若大秦繼續征伐下去,領地會越來越大。
一個人是幹不完所有事情的。
真做得到的話,還要百官幹什麼?
所以後面嬴政開始分權,變革權力機構,重新分配權力,好讓政權可以從原來的秦國,遍及至而今的天下。
這是原本的秦朝所做不到的。
一方面,天下初定,大秦內憂外患,阻礙太多。
另一方面,沒有可以借鑑的體制。
一切都如同摸這石頭過河一般。
現在這些阻礙不能說不存在。
只能說已經不足以再稱之為阻礙了。原先可以算是難以翻越的高山,而今卻是動動腳就可以邁過去的石子而已!
當然,要分配這些權力,自然也要交給有能力的人。
故而對於分權方案,嬴政做出了一定調整。
科舉制當然沒有動用。
而是借鑑而來的人才甄選制度。
這個年代,對於科舉制,是有些水土不服的。
雖然對於後世科舉制的好處,嬴政也是羨慕的流口水。
但是單只是羨慕並沒有用。
借鑑可以。
照搬不行。
科舉制在這個時代就是水土不服。
甚至於,在教育這方面,嬴政都暫時推了推,沒有立刻宣佈這方面的政策。
不到時候。
於權力再分配方面,文武拜官是一致支援的。
有神聖擔保,讓嬴政的話語增添了更多的可靠性。雖然說,神聖可能不會再來大秦了,但別人不知道啊!
只要他們不知道,就可以在這方面做文章。
利用這份空前高漲的信用,嬴政給他們安排職位的時候,宣佈都是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