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麻煩,”程鳶趕緊說,“你有什麼事快去忙吧,我們的志願者一會兒就到。”

“那哪行啊,你們大老遠來,不能連水都不給你們喝。”李曉兵說著從櫃子裡拿出一次性紙杯和茶葉。

“謝謝你了。”程鳶趕緊道謝。

門口突然突然傳來一陣議論。

“是這裡吧?”

“導航說是啊?”

“應該沒錯。”

“這麼簡陋啊?”

程鳶從窗戶裡認出幾人,趕緊出屋迎過去。

“你們是志願者麼?”

幾人應是。

程鳶招呼他們,“先進來坐。”

李曉兵見又來人,又立即準備杯子。

電話響起,他接起講幾句後,一臉抱歉地對程鳶說,“看來水是沒時間給你們燒了,還有半小時那邊的專家就到,我想拜託你們個事,能不能幫我搭個棚。”

“你說,怎麼搭。”程鳶並不懂。

李曉兵解釋了一下,他們這邊衛生服務中心只有一個醫生和一個護士,還是他們好不容易求人家留下來的。

這個衛生服務中心其實和村委會辦公室是一起的,辦事大廳的工作人員基本也是村裡的人,上班都很懈怠,因為也沒什麼要緊事。

這邊看著崗位多,尸位素餐的更多。

他是衛生服務中心的負責人,想著自己和中心的那一個醫生和一個護士一起搭個棚,讓專家在棚下坐診,不能讓人家曬太陽啊。

但那邊說專家們在鎮裡的啟動儀式結束早,會早過來。

醫生和護士還沒到,他這才手忙腳亂。

程鳶詢問了大家的意見。

都是大學生,正直青春年華,正義感爆棚的年紀,所有人毫不猶豫答應。

幾人幫李曉兵從倉庫裡搬出帳篷支架和篷布,還好調查隊伍男生數量算多,又是青年小夥子,很快就搭了一排,大概七八個。

女生們則三三兩兩的抬桌子,搬椅子,安置在帳篷下。

或許是見中心門口聚了一堆人,路過的村民看見,以為義診開始,紛紛過來湊熱鬧。

程鳶見李曉兵這邊準備差不多,醫生和護士也已經上班。

她說:“人都來了,我安排我們志願者調查了。”

李曉兵點頭,對護士說:“一會兒他們還有抽血,你幫他們一下。”

護士問:“管子呢?用哪個?”

李曉兵說:“前幾天寄來的那幾箱。”

調查採取的事無紙化問卷,簡而言之就是一個連結,點開答問題。

滿目都是頭髮花白,身形佝僂的老人,他們肯定不會操作,所以程鳶才會安排志願者,輔助老人們答題。

答完題的人,會採集他們的血液樣本,在縣人民醫院離心後檢測,返給他們相應的檢測報告,有異常的,會把報告返給患者所屬衛生服務中心做登記,讓他們特別注意這些人,還會預留一份樣本,帶回東江繼續研究。

最後要將問卷結果和衛生中心的臺賬做個比對,查漏補缺。

今天剛好有專家坐診,有這個噱頭,村民比較好召集,不然他們可能不會來。

村民來的越來越多,現場秩序已經不好維護,程鳶分了兩個男生,讓他們監督大家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