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幽州大部分地方的老百姓們一遇到朝廷派下來的軍隊,一個個都害怕的不得了,能躲的就躲,能藏的就藏,能跑的就跑。

加你那些值日錢的東西,已經被搶的差不多了。

這次朝廷派過來的軍隊這麼多,他們就算是敲鼓吸水,也不可能滿足他們。

這人啊,一旦不會滿足,心裡是會產生怨氣的。

朝廷的軍隊,紀律一向散漫。

他們平日裡當兵,軍餉不足。

底層的一些大頭兵,本來就是那些農戶擔任的。養不起老婆,他們就跟其他的底層窮人一樣,只能把自己老婆老孃還有閨女都租出去。

腦子靈活一些的大頭兵倒是不會淪落於此。因為他們還知道,自己得閒時,就可以走街串巷做些買賣。

做買賣的人比當農夫的還是要強一些。

於是,朝廷裡一派發下來的那些大頭兵們,就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狀態。

稍微有點錢的,倒是講究一些搶別人東西的時候都是加值錢一點的東西搶。就那些連自個兒都養不活的大頭兵,他們是能搶一戶是一戶。

糧食、板凳、桌椅、衣服,只要他們覺得能夠賣上錢,他們恨不得把人家都給搶精光。

而且,為了所謂的戰功,他們還故意殺死了那些良民。

把他們的人頭都割下來了,他們就會找縣令大人說,這些人頭全是那些盜賊和北方蠻夷的。

各個縣的縣令顧及這些人來勢洶洶,說話都帶著一股殺氣,他們只好順勢推舟,寫了一封上表朝廷的書文,額外說明朝廷的軍隊,是多麼的英勇。

有些會巴結人的縣令,還會故意說,那些被殺死的匪徒有多麼的窮兇極惡……,還說這一次戰役,我方無傷亡一人,成功剿滅匪徒馬賊約三千餘人。

由此可見,敵方損失巨重。

總督、巡撫、巡鹽使、布政使、知府大人……,那些有頭有臉的朝廷命官,早就是官場上的老狐狸。

這些沒腦子的大頭兵使的這些玩意兒,他們早就一清二楚了。

然而,他們這個地方是敏感地方。

京城的好多人都盯著呢。

乾的不好,可是要殺頭的。

處於多方面的考慮,他們便決定了,乾脆也來個順水推舟好了。

那些莽夫聲稱他們成功剿匪3000餘人,他們就如實的上報上去,倘若朝廷發現其中的端倪,硬是要追究下來,他們頂多就是個失察之罪。

而那些莽夫……,則會被貶官、打死或殺頭。

很快,京城得知了邊疆大捷的好訊息。

坐在紫禁城太和殿的康隆帝突聞此事之後,龍心大悅。

更是從戶部調撥了兩萬兩白銀,犒賞三軍。

而且,他還給幽州之戰的那些打下軍功的將士們,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