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軒挑著那陳飛燕做出來的那些布和新衣服,又叫自己幾個兒子揹著各種山貨和醃菜,去了縣城裡賣。

陳毅軒每個月來幾次,次次還到張大人府上,縣城的衙役們也都認得他了。

見他長得高,一表人才,又打聽到陳毅軒祖上還是京城裡的貴族,是那什麼公爺還是伯爺啥的,他們一個個看見陳毅軒了,大都一臉熱情的跟他打招呼。

當衙役就是要會看人眼色。

也要在自個兒心裡留有一杆秤。

誰家的親戚是誰,誰家有幾個有本事的兒女,誰跟官府有關係,誰家裡又能掙到錢,誰是地痞,誰又是流氓,誰好欺負,誰是硬茬子,……他們心裡都清楚。

衙役們知道,在陳毅軒身上佔不到便宜,他們也就沒伸那個手。

哪怕看見陳毅軒大街小巷的找那些有錢的鋪子,賣他挑著的那些東西,他們也沒找他的茬兒,更沒有敲他的竹槓。

……

陳毅軒今天是真的沒想到,自己拿出來的這些布還有衣服,竟然有人全都買了。

這個叫“馬氏布莊”的掌櫃,是個特別大氣的。他今天挑來的麻布,還有媳婦兒自個兒裁製的衣服,他全都要了。

當時他還讓店子裡的小二,試穿了好幾件衣服。

他還問了他身上的這種衣服有沒有,叫什麼名字。

陳毅軒只得按照媳婦兒先前教他的那樣,說這是中山裝。說是一位叫中山的先生,自己所創。

這個衣服剪裁併不難。穿在身上,很顯精神的。

那掌櫃的雖然感覺他這衣服新穎,但沒有說其他。

找他買了三斤醃菜後,連同買衣買布,就給了他將近三百文錢。

陳毅軒得了錢,立馬就把剩餘的醃菜賣到飯館。

看著錢能買一頭小豬了,他便趕緊去了牲畜市場,買了一頭全身漆黑的小母豬。

在古代農村,幾乎見不到白花花的大肥豬的。

很多人家裡養的豬,都是黑豬。

這種豬肉質緊實也鮮美,口感非常不錯。因為是跟野豬雜交出來的,它們身上的肥肉就沒有那麼厚。

買了小豬,陳毅軒就趕緊的回家去了。

雖然家裡糧食不多,只剩下一百斤都不到了,但是隻要還能撐十天半個月,他家就不急著現在買。

越是到秋收,糧食就越便宜。

陳飛燕現在一天煮三斤高粱。

哥哥嫂子一家四口人,她跟自己丈夫兒子兒媳閨女一家九口人。

早上一斤糧食裡頭煮三斤菜,再放大半鍋的水。

中午晚上吃的,跟早上一模一樣。

天天這麼煮飯,一家人雖然吃不飽,但至少不會擔心自己被餓死。

陳毅軒對此從不抱怨。

因為很多人家現在想吃這樣的飯菜,都沒那個機會,也沒那個條件。

陳毅軒帶著幾個兒子回到家後,陳飛燕就給他們端了一碗濃稠的粥。

“當家的,過幾天咱們就應該去收高粱了吧?”

“最近你哥你侄兒,天天帶著咱家老四老五在咱家地裡巡邏。已經看到有人悄悄跑到咱地裡偷糧食呢!”

陳毅軒一邊吃飯一邊點頭。

“明兒個,我就帶著家裡人把高粱都收了。”

知道要收高粱了,全家人心裡頓時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