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魚籽湯粥。

家裡人看著有點多,實則能真正排上用場的只有陳毅軒、陳毅行、和陳小一。

官府要是來個徭役、兵役,家裡只有他們仨才有本事去。

其他人去了,百分之百的死路一條。

她要是不首先保證他們的後勤,他們被徵用出去後,也肯定是凶多吉少。

對於陳飛燕的心思,陳毅軒其實能猜到幾分。

知道自己不能倒下,陳毅軒晚上吃夜宵時,連著幹了三大碗。

吃飽了喝足了,他又躺在床上睡著了。

經過陳飛燕十天的細心呵護,原本瘦的像排骨的陳毅軒、陳毅行、陳小一終於又長了些肉了。

精氣神明顯比以前足了。

而陳毅軒說話時,聲音都比以前中氣十足了。

於是,陳毅軒更有力氣帶著家裡人,天天在河邊捕魚、打豬草、在山上挖野菜了。

時間很快就到了七月。

夏天最熱的時候。

這會兒,河邊的一些沼澤地都被曬裂開了。

陳飛燕就跟著他們一起,把河邊種的那幾十畝高粱全收割了回來。

還有那些坑坑窪窪的苧麻地。陳飛燕帶著他們開始砍苧麻。

想把苧麻一點點變成麻線,裡頭的學問大著呢。過程繁瑣,還特別費時間,費力氣。

鄉下人最捨得花的就是力氣。

陳飛燕帶著全家人,包括孃家八個侄子幹那些活時,一個個都沒叫苦過。

親眼看著院子裡那些晾曬的苧麻,一個個高興的不得了。

“姑姑,這些麻都堆成山了。又是咱們把他們都變成麻線,然後做成麻衣,那咱們今年不就發大了嗎?”

陳飛燕笑著點了點頭。“我感覺咱們今年確實能夠發一筆小財。”

帶著美好的期望,陳飛燕全家人都在努力的幹活。

很快,陳飛燕家裡就得到了一捆捆製作好的麻線。

然而,麻線變成麻衣,又需要一些繁瑣的過程。

陳飛燕只得忍下心底的不耐,手把手的教自己的幾個侄子怎麼織麻布。

陳飛燕家裡已經有兩臺織布機。

八個侄兒以兩人一組,輪班幹,也不算太累。

很快,陳飛燕就得到了一捆麻布。

麻布相對於細軟的棉布,有點粗糙。但是對於現在的陳飛燕來說,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果。

古代的底層人,絕大多數的,只能用得起麻布。

像那些綾羅綢緞,都是不用幹活的富貴人穿的。

他們農家人如果去山裡挖鐵礦煤礦,捨不得糟蹋自己一身麻布衣服的,都會把自己脫精光才下井。

……

陳飛燕得到麻布後,就立馬動手給自己男人做了一條長褲。

知道自家的麻線今年使不完,陳飛燕還以一個便宜價格賣給了隔壁的塵緣。

知道她沒錢,陳飛燕還跟她商量好了,用她的勞動力相抵。

她幫她家每織十尺的布,她就能得一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