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是要做好準備,可陳飛燕也是頭一次遇見這種事。她心慌慌後,決定今年冬天去她孃家那裡過冬。

不過,去孃家之前,她還得讓自己丈夫去他親姨媽那裡走一趟。

陳毅軒聽了她的安排,帶著家裡兩隻肥鴨還有幾十斤白菜、韭黃、醃蘿蔔,跟自己已經人高馬大的前三個兒子一起,去了縣城。

這次陳毅軒揹著那麼多東西拜訪,他姨媽,也就是張老爺的姨太太,這會兒又叫自己身邊的丫頭把他和他幾個兒子都接到了三院的正房來。

大傢伙相互見了禮後,陳毅軒就主動跟他姨媽說起了情況。

說是今年夏天得了個風收,家裡總算是能緩過氣來。心裡掛念自己親姨媽,他就想過來看看她。

她姨媽倒是把他看成自己的孃家人。

從過年後他給自己拜過一次年,大半年沒見,她發覺自己這孃家人身上總算是長了些肉了。

她自認自己沒幫他多少,如今見他生活有了起色,她也替他感到高興。

問明他近日情況後,她照例叫人給他二兩銀子,還有她衣櫃裡存著的那些舊衣服。

陳毅軒忙不迭磕頭謝恩時,他姨媽趕緊走下來將他一把扶起。

“你這孩子,又不是過年過節的,你行這麼大禮幹什麼?”

陳毅軒一臉真切道:“姨媽,您是我親長輩。又對我這麼好。小輩給您磕頭,那是天經地義!”

他姨媽見他長得人高馬大,又如此憨實心腸,她便輕輕嘆了一口氣道:“你這孩子這些年裡,可真不容易。”

“待會兒我兒會過來,你們表兄弟倆見見。”

說起自己親兒子,她頓時就開啟了話匣子。兩隻眼睛裡頭都泛著光。寫滿了自豪。

說起來,陳毅軒這位姨媽確實是母以子貴。

她生養的兒子,如今才滿二十一歲,就已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秀才。

據他學堂師傅說,他聰慧過人,文思敏捷,再讀幾年,以後定能考上舉人。

在他們這個秀山縣,這幾百年裡,考上進士舉人的學子屈指可數。

就連考上秀才功名的學子,也就將將寫滿一個榜。

秀山縣跟文風鼎盛的江浙一帶比不得。

那裡自一千三百多年前開科舉,就已經出了將近兩百位狀元、榜眼、探花了。至於進士、同進士、舉人、秀才啥的,數不勝數。

然而,就陳毅軒姨媽的兒子年紀輕輕取得的成績,在江浙一帶也不算差了。

就因為都知道她兒子一表人才,前途無量,她才能在張大老爺的後院獨霸一方。

有的時候,張老爺都得聽她的意見。

……

陳毅軒早就聽說過自己的表弟。

知道自己姨媽這回有意讓他跟他見上一見,陳毅軒表現得尤為驚喜。

“姨媽,我在城裡早就聽了不少人說,我這表弟從小就聰慧過人,乃真正的讀書人。今日若能得見於表弟,我這心裡頭就滾燙滾燙的……”

他姨媽聽他這麼說,頓時就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