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全家去開荒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種植苧麻首先採用嫩梢扦插繁殖技術。
剪取苧麻嫩梢,扦插於陳飛燕自制的營養土中,在茅草屋合適的溫度下,它們開始慢慢髮根,生長成小苗。
只等到三月天氣慢慢轉暖,就可以移栽了。
三月初一,陳飛燕的孃家人就帶著八個半大的小子們過來了。
有句老話講,“半大的小子吃死老子”。這些十二三歲到十五六歲的男娃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飯都很猛的。
每次看見他們張開血盆一樣的大口,陳飛燕就感覺他們要把她辛辛苦苦攢下的糧食要吃完。
此時的陳飛燕,本能的覺得,絕不能讓這群侄子閒著。
她可是付了寶貴的糧食給他們了的。
不想讓他們睡懶覺,每天早上天不亮,她就起床煮飯。
在越發噴香的稀粥下,全家人早早就起床了。
陳飛燕現在煮粥,已經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小麥提前一晚上用水泡。
而黃豆,也是提前泡了一天一夜的。
泡脹了的黃豆再去煮,就容易煮熟一些,能省些柴禾。再一個,泡脹了的黃豆用石磨磨成漿,再把豆漿豆渣啥的煮了,一斤黃豆能煮成三四斤豆子粥。
明明能量是一樣的,但是,一斤黃豆這麼加工後,所有人硬是感覺家裡的糧食要經吃一些。
陳飛燕的幾個侄兒見自己小姑姑,如此會精打細算,如此會過日子,他們心裡也是蠻佩服的。
對於古代底層人來說,開荒很難。
開荒是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
從三月開始,陳飛燕的八個侄子都跟著他們的姑父——陳毅軒,還有他們的幾個堂兄弟,有事沒事就在地裡忙活。
陳家每天都有兩個成年男丁,帶著12個十二三四歲這種說小也不小的男娃子,在陳家村進進出出,陳家村的那些喜歡多事的人就暗自嘀咕上了。
這栓子家以後不弱啊!
栓子他媳婦兒的孃家,咋就養活了這麼多小子呢?
在古代農村,基本上都是靠拳頭說話。除非家世比他們高一個階層,家裡出幾個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啥的。
要不然,他們極有可能會惦記起別人家有多少畝地,有幾間房,家裡養了六畜沒有,孩子有幾個,兒子養住了沒,兒子有沒有用……
一旦發現對方比自己弱,他們就會在暗地裡笑呵呵,樂無邊。有機會就嘲笑對方,甚至欺辱對方。
原本去年春天陳毅軒病倒後,很多人都傳謠,說陳毅軒會死,沒命活了,一個個的都忍不住惦記著能不能發筆絕戶財,把陳毅軒家的兩畝田佔了,修了幾十年的老屋也給佔了……
又有一句老話講得好,破家值萬貫。
別看他家天天用的鍋碗瓢盆、板凳桌椅、破衣爛褲啥的,好像不值幾個錢。但是真的如果要去縣城買的話,還不是得花上一大筆的錢啊?!
那會兒,有好幾戶人家都在暗地裡商量好了,等陳毅軒死後,他家的東西大傢伙們怎麼分,有些人甚至已經商量好,他家的兒子怎麼解決,他老婆閨女又能賣多少錢,……結果,天公不作美,硬生生讓他活了!讓他們的算盤都打空。
如今他們天天看著陳毅軒帶著那群小子,到處種田,到處整活,他們就在背地裡恨的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