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官府稅吏來收稅的時候了。

今年風調雨順,糧稅跟以往一樣,很重。

農民們辛辛苦苦一年,還混不到一個溫飽。

別看張大地主收底下佃戶的稅是四成,然而,張大地主的管家會根據每個村佃戶們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減免。

就比如說,家裡殷實的,勞動力多的,他收四成就是實打實的。像那些家裡條件不好,日子都快要過不下去的鰥寡孤獨人家,他就可能跟別人減免半成。

而官府名義上只收三成糧稅。

然而,這之後,官府會以各種各樣的名義收錢。

比如說,火耗費、專門送給縣令老爺和官府衙門各個有名頭的老爺們的冬敬費,還有典儀費,……雜七雜八加起來,平均每戶就得出半兩銀子。很多活不下去的人家,這會兒又會想出典租自家的老孃和老妻的主意。要麼就是把她們全都賣了。

……

收稅的文吏和衙役坐著驢車來了。

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個人。

那專門寫文書專門盤賬的,姓於,是縣令老爺的太太的親侄兒。今年也才30歲。

這位於文書讀過幾本書,識得一些字。以前替他親爹在山西省輝縣管著一個當鋪。

打算盤,是他基本功。

爹後來病死了,他就帶著自己親孃投奔家裡最有出息的那位親姑姑。

給他親姑父請的一位錢穀師爺做助手。

如今已經一年了。

親自下鄉,找那些村民們收稅,他這次也是頭一回。

看著眼前這個滿是茅草屋,偶爾才有那麼一間兩間的青磚大瓦房,於文書突然就對著手底下一位姓趙的衙役說道:“老趙叔,這陳家村看上去還是比那什麼馬家莊,好像強上一點啊?”

趙衙役是趙縣令的遠房親戚。都出五服了。被於文書這麼叫,他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

“於兄弟,我可擔不起你這聲老趙書啊!您直接叫我趙大壯就行!”

於文書搖了搖頭,真情實意地說道:“那可不成,您年紀比我大那麼多,叫你趙大壯,太不尊重了。要不,我叫你老趙?”

“行行行,您就叫我老趙。”趙大壯連連點頭。

一行三人坐著驢車,進了陳家村後,就看見一個個村民們都跟逃難的難民似的,個個都衣不蔽體。

很多孩子們,不論男女都沒衣服穿。腳下連雙草鞋都沒有。

個個都瘦小黃黑土,頭髮也像是幾年沒洗過,亂蓬蓬的,跟鳥窩一樣。

他們看見有驢車進村了,個個都不敢湊上前來,而是用一雙黑沉的眼睛盯著那頭驢看。

“哎,民生多艱啊!”於文書見這陳家村似乎也沒比馬家莊好多少,他突然發出了一聲感嘆。

趙衙役見他像是個婦人一般,心懷仁慈,他突然開口,拍起了他的馬屁。

“於文書您倒是菩薩心腸。這些村民遇上您這樣的,那是他們三生有幸了!”

於文書聽了,搖了搖頭,心裡頭卻暗想,要是這個縣都這麼窮,那自己以後還怎麼搞錢啊?

自己娶了一妻兩妾,還有三個通房丫頭。都有十三個孩子了。每個老婆每季都要請人做兩套新衣裳。她們過生日了,他還得給她們都打個金或銀的新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