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在雪融之前(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塊小尖木頭是簡易的魚鉤,把繩子系在正中央保持平衡,這樣一來當魚把餌吞進肚子裡以後它就會卡在食道之中,使得它無法掙脫。
依託於賢者強大又彷彿無窮無盡的體能,一行人僅僅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已經將預定的十幾處打孔垂釣的點準備得差不多。
但是這裡並不是那種可以擺個小馬紮享受垂釣樂趣的悠閒場所,考慮到之後仍舊有降溫的可能性以及他們還有其他事情要做的事實,一行人在佈下釣坑之後就得離去。而這,便是那看起來像個小十字架一樣的簡易機關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在璐璐的教學之下很快學會如何去做的亨利與米拉得以分工合作,這是他們進度飛快的原因之一。
堅韌到需要用小刀才能割斷的樹皮魚線末端就係在了小十字架上面。
用小刀切出開口的十字架與一根粗短的橫木頭相搭配,開口的部分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並且捆住。而上方還有的另一根橫向緊緊扎住的木頭不光是維持平衡,也有防止十字架掉到冰穴之中的作用。
這個簡單又醒目的小機關是夷人智慧的結晶,可以說是自動捕魚的裝置也並不為過。立於冰穴之上的十字架維持著巧妙的平衡,當下方有魚咬鉤並且開始掙扎以後,系在末端的魚線拉車會使得豎起的十字架倒下,如此一來不需要每次都把魚線從冰穴之中拉出來檢查,只需要看十字架是否還立著就可以知道有沒有魚上鉤。
千年光陰累積下來的生活智慧高效卻又簡單,只需要一把小刀然後找到合適的樹枝和樹皮即可製作完成。
而那用小樹幹製成的半圓形豎鏟也是如此,儘管璐璐的族人在離去時帶走了能夠帶上的任何堅實耐久的金屬工具,但隨機應變的一行人也能夠憑藉知識迅速地製作出應急的臨時工具。
只是遺憾的是在沒有刨刀的情況下要用製作出平整的雪橇或者滑雪板十分費時費力,他們只能用烤乾的樹枝做成框架,蒙上樹皮加上繩子固定做成雪鞋綁在小腿上,透過增加落腳的接觸面積避免一腳就陷入到膝蓋深的積雪之中。
裹得厚厚的保暖裝備加上巨大笨拙的樹皮雪鞋使得一行人不光走起來速度緩慢,還對體力消耗巨大,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沒有帶上任何學者和傳教士隊員的緣由。即便是習慣身處荒野的人在這種天氣環境裡也會感到十分疲勞,加上整片地區都是白茫茫一片沒有什麼辨識地形的要素,疲憊加上視野,萬一迷路了大概就再也回不來。
前方領先的人此刻從原住民的璐璐變成了我們的賢者先生,一番往返他已是記住了整片區域的道路——不出意外地——因而在這種情況下當先在前方確保道路的通暢也並不難為。
我們的賢者先生一向都是這類開路先鋒式的存在,但這並非什麼照顧女士之類的大男子主義,只是他最適應這個位置罷了。
米拉和璐璐兩人都拉著用雪鞋同樣方式製成的簡易雪橇,這種雪橇載人不行,但作為承載力的擴充拿來放置各種野外收集到的物資仍舊十分實用。
冰面和雪面上拉動雪橇不需要花費多少的力氣,但要空出一隻手來拉車多少會使得人手足無措一些,這種情況下有一個解放雙手的第三人可以隨機應變就變得非常重要。
而倘若這個第三人是璐璐或者米拉,而亨利才是那個拉車的人,那麼我們的賢者先生近一百千克重的高大體格在這種情況下就會變成累贅了。
因為若是米拉或者璐璐掉進了冰隙或者雪坑之中,他完全可以單手把她們提起來。而若是賢者失足——儘管在洛安少女看來這非常不可能——她們二人則是絕對不可能有足夠的力氣拉動他的。
總而言之,在佈下足夠多的垂釣點之後,三人朝著即便被積雪覆蓋仍舊能看出來植被鬱鬱蔥蔥的山坡地區前進。
囤積在長屋之中的柴火在三天時間的取暖和做飯之中已經消耗殆盡,他們必須得取得更多的柴火否則就會陷入嚴寒之中。
先行佈下垂釣點,之後去往山坡上砍伐樹木,砍完回來的路上再去檢查一次是否有獵獲,如此的計劃安排提高了效率使得寶貴的時間與體力不至於被無謂地浪費。這種細節間的智慧已是老生常談,對於在惡劣環境之中生存的人們而言也不是什麼需要大書特書的事情,只不過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環。
在這裡,謹慎不是你哪天遇到突發情況才要突然開啟的開關那樣的東西。
而是存在於每天的日常之中,若是一不小心丟掉了它麻痺大意了,嚴酷又毫不留情的自然環境會連後悔的機會都不給你。
穿著厚重的冬季保暖裝備爬山的過程十分疲勞,不一會兒身後的兩人就喘個不停,一片又一片的白氣連成了霧,但就在三人走到了山頂的一瞬之間,賢者卻豎起了手示意身後的兩人停下。
“腳印。”他說,用的是月之國的語言以確保璐璐也聽懂。
“......”原住民少女飛快地跑了上前來,看了一會兒之後開口說道:“庫瑪。”
米拉並不懂得這個詞彙,所以將求證的眼光投向了自己的老師,而賢者也不出意外地為她解釋:“是熊。”
“但現在不還是冬天嗎。”洛安少女反問。
“不眠熊,也許更糟,可能是入睡之前儲存的脂肪不夠,提前結束了冬眠。”
“用通俗點的話說。”蹲下檢視腳印的賢者回過了頭看向兩人:
“它是被餓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