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節:霧與山雨(二)(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從青知出發的時候那場遭遇戰遇到的那個山賊組織便是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只是到了這種規模,即便沒有剛好撞上他們一行人,能蹦躂的日子也沒有多長了。
打擊小嘍囉沒有任何意義。但等到組織發展出來足夠大的規模,有據點了,知道骨幹是誰,再發起致命一擊,一網打盡,這樣才能讓山賊元氣大傷。
——但讓我們話歸原處。
總之經由這種欲擒故縱與強力打擊的結合,儘管沒能徹底滅絕山賊,新京國道沿途會存在的山賊團體卻也始終不會成為霸佔一方的大型組織。
三五成群的小規模山賊團體頂多能恐嚇劫掠一下小旅行商人團體,面對他們這種全副武裝的武士部隊,有點腦子的都會知難而退。
警惕心不可無,但也不必神經過敏草木皆兵。
之前與山賊一戰加之以彌次郎遇險,武士們實際至今都尚未完全消化這種嶄新的體驗。
實戰經驗相較月之國武士們更為豐富的帕德羅西帝國騎士有一句格言,叫做“從沒有什麼高階技巧,只有在壓力下完美髮揮的基本技巧”。
作為同樣是強盛國度訓練體系下誕生的單位,用他們作為比較物件要比拿傭兵這種更多是土辦法經驗學論之的散人更合適一些。
在亨利那個時代,騎士的防禦方式還主要是盾牌的時候,他們也有一句俗語叫“9成以上的盾牌從沒上過戰場”。
在訓練場上揮灑的汗水練習中損壞的道具不會說謊,比起追求酷炫的必殺技,實打實的基礎才是獲勝的關鍵。但僅有訓練也是不行的,看看彌次郎看看其他的青田武士就可以感受到這點。
人在面對危險的、混亂的、未知的情況時心理會出現波動,壓力之下頭腦一片空白也是常有的事情。如何適應它,如何克服它並保持冷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這也是欲速則不達的。
青田家的武士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出現了所謂的應激反應,他們開始變得多疑又神經質,經常捕風捉影猜測是否有危險,夜裡也睡不安穩。這是難免的情況,哪怕知道理論上來說這是和平區域,心理上的恐懼也不是可輕易克服的東西。好在和人嚴苛的上下級觀念發揮了作用,只要鳴海他們這些為首的人腦子清醒,隊伍就不至於出現太大的問題。
總而言之,在這樣那樣的插曲之下,於營帳中安置好的一行人開始檢查並試圖烘乾裝備起來。
在大致解決了這些之後,足輕們冒雨在外面搬了一塊大石頭作為平臺,又拉起了一塊防水布固定在樹幹上捋得頗高,在下面生火做起了簡單的晚飯。
略微有些角度的遮蔽使得巨量的雨水由內向外傾瀉而出形成了幕簾,儘管動作迅速仍舊些微受潮的柴火點了好幾次都沒能燒著。最後其中一名上了年紀生活經驗豐富的足輕從食物當中拿出了裝有豬油的瓦罐,挖了一勺子抹在了引火物上作為助燃,才總算是點著了柴火。
只是嗆人的白煙如期而至,讓圍在旁邊的伙伕們都被燻得咳嗽連連。
這也幸虧他們是在營帳外面弄的,否則煙霧多半會使得牛馬受驚破壞營帳和物資四散逃走。
燒著的豬油散發出一股難聞的臭味,所幸在火焰正式點著之後逐漸新增的柴火最終使得這股味道消散開來。生火的條件十分艱苦,但晚飯因為可用的材料眾多仍舊做得十分營養。
因為沒有時間慢慢熬煮,洗淨的稻米被搗碎之後下鍋。添上之前在泰州所購置的曬乾菌類與覆水的蔬菜。溫度上漲之後部分柴火被移除,只留下控制好的炭堆文火舔舐。蓋上木蓋,之後耐心等候,待到開鍋時,隨著一陣霧氣,令人食慾大開的鮮香便飄逸在營地之間。
分添到各人碗中的什錦粥在因大雨而降溫的空氣中升騰起煙氣來。簡易的馬札或是大石頭成為了眾人各自的選擇,為了節省薪柴篝火沒有點的那麼亮,有武士隨便拔出隨身的短刀紮在杉樹上作為臨時掛燈籠的地方增加了亮度。
暖通通的美味食物總是能讓人的心情變得好起來,像是大家庭一樣,這群實際上出身階級和地區各異的人捧著木碗都擠在一起品嚐著晚餐。
剁碎的米粒經過熬煮有了容易下口的軟爛口感,覆水的乾燥蔬菜咬起來酥脆,而菌類則有著獨特的香氣和類似於肉類的嚼勁。鮮香的味道瀰漫在口中,豐富的口感和熱騰騰的溫度又使得因為臨時而感到不快的身體重新變得精神起來。
不出片刻,大鍋中的粥便已見底。趕了一天路又做了很多辛苦活的足輕有不少人舔著勺子看著火光無法完全照亮的漆黑鍋底,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注意到這點的老喬跟彌次郎說了些什麼,小少爺點了點頭,之後中年鄉士便去取了一些乾糧分發給足輕。
換了牛車能帶更多的補給,財大氣粗的彌次郎自然不會節省。老喬分發給足輕們的東西是他們難得一嘗的肉乾,雖然每個人的量都不是特別大,但卻足以令他們感激涕零。
足輕們始終都是簡單的,士氣一時的低落在吃飽喝足之後便會回漲。有老喬這個和他們走得近,懂得他們想法的下層鄉士在,實在沒有太多需要擔心的地方。
青田家這一支隊伍的安排十分出色,負責各個層面的人都有,顯然成員都是經過細心挑選的。
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在提早吃的晚飯過後大約30分鐘時間,雖然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但實際上估計也就不過傍晚6時。看著雨勢完全沒有要減小的跡象,鳴海挑出了幾名老練的足輕,加上一些武士作為領導,分成了幾個雙人小組打算前去附近幾個方向都探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