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夜雨寒舟 第三十七章 名劍紫電(第1/2頁)
章節報錯
薛太真待他坐下後,問道:“瑾裕,白天和你交手的那倆和尚是何路數?”
蕭瑾裕沉吟道:“姑姑,我對各派武功知曉不多,是以沒能看出他倆的路數。”
薛太真緩緩道:“這群人很是邪門,行事動機不純,專跟江湖各門派作對,無論綠林、白道、宗派、祆教,一律毫不留情。”
“我暗中查訪數月,竟一點眉目都沒有。看來江湖禍亂將至,你此時出任華山掌門,可是任重道遠哪。”
蕭瑾裕笑道:“我這掌門之位來得荒唐,當時我為魚肉,只好答應兩位前輩。過個幾日,我準備找個由頭辭去掌門之位,以免得罪其餘華山派之人。”
薛太真正色道:“瑾裕,季布一諾,價值千金。自古以來,名重天下的遊俠,無不慨然重諾,你若行走江湖,便不能自食其言,出爾反爾。”
蕭瑾裕苦笑道:“姑姑指摘得是,不過華山位列六大門派之一,派內豈無高手。我初出茅廬,名不見經傳,出任掌門怕是鎮不住其他人。與其這樣,還不如韜光養晦,以待時機。”
薛太真淡笑道:“你之言有些道理,不過也有辦法解決。華山派近些年來人才凋零,弟子雖然不少,撐得起門面的卻沒有一個。是以,兩位前輩才會豁出老臉,使出這種法子禮聘賢才。”
“其實除了華山派,崆峒派、黃陵派亦是人才凋敝。我峨嵋派也是青黃不接,少林與青城人才濟濟,高手眾多,幾位首座和青城七子均是武功卓絕,名聲赫赫。”
“可少林寺封山多年,很少過問江湖事,青城派與火祆教頗有淵源,在青城山上閉門自守,這江湖事只剩下我峨嵋派在過問。”
“這些年來,我也是心力交瘁,不想過問了。若你出任華山掌門,便可為我排難解紛。”
“近幾月以來,有一股神秘勢力崛起江湖,行蹤詭異,行事肆無忌憚,令人心生憂慮,如今時局動盪,大丈夫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豈可雌伏草裡,與草木同朽。”
江湖中的六大門派指的是登封少林派、成都青城派、嘉州峨嵋派、太陰華山派、平涼崆峒派、坊州黃陵派。
蕭瑾裕被薛太真的一番話說動,只感慷慨激昂,意氣風發,擊掌道:“侄兒必不負姑姑期望,當為江湖穩定效犬馬之勞。”
他此前意志消沉,心灰意懶,眼下又重拾希望,懷起赤子之心,不墜青雲之志。
薛太真從桌面上的檀香木盒中取出兩把短劍,道:“瑾裕,你接掌華山,我沒來及準備賀禮,這兩把短劍就當做送你的賀禮吧。”
蕭瑾裕接過一瞧,兩把短劍一為尺許五寸長短,一為劍身平頭無尖,仔細瞧來有如一把中間斷開的長劍,卻不知因何緣故造成。
薛太真笑道:“前朝末年,江湖中盛傳幾句讖語,喚作‘百兵之王,名刀白鹿,紫電不出,莫與爭鋒’,白鹿刀早已不知所蹤,紫電劍便是你手上的兩截斷劍。”
蕭瑾裕心中一驚,這段讖語他聽老叔王天銀講起過,前朝末年整個江湖為奪得這兩件神兵,掀起一陣腥風血雨,致使無數江湖人死於明槍暗箭。
現在親眼看見這柄斷為兩截的名劍,劍身黯淡無光,鋒芒盡斂的躺在他手上,想象當年因它引起腥風血雨,不由得感慨不已。
薛太真繼續道:“紫電劍是吳大帝孫權的佩劍,白鹿刀是後魏宣武帝恪命人在景明元年於白鹿山所鑄造,故名白鹿刀。這兩件兵器吹毛斷髮,削鐵如泥,端的鋒利非常。”
薛太真繼續道:“紫電劍是吳大帝孫權的佩劍,白鹿刀是後魏宣武帝恪命人在景明元年於白鹿山所鑄造,故名白鹿刀。”
“這兩件兵器吹毛斷髮,削鐵如泥,端的鋒利非常。因傳言兩件兵器中藏著‘小無相神功’秘笈,是以江湖中人對兩件兵器的搶奪無所不用其極。前朝末年,這兩件兵器落入‘神射將軍’謝科手中。”
謝科,字映登,隋末蘇州人,人稱“賽信陵”。謝科是賈柳樓四十六友之一,亦是瓦崗五虎將之一。因善用銀槍,神射無敵,亦被稱為神射將軍。
蕭瑾裕心中一凜,暗忖自己踏入江湖後屢遭暗算,根本原因便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是以,往後行走江湖更要慎重行事。
薛太真抿了一口茶,道:“這紫電劍由謝映登真人的弟子傳給我峨嵋派上上任掌門蔡尋真,數十年以來,紫電劍經歷無數惡戰,終是神兵蒙劫,斷為兩截斷劍。”
“從我接任峨嵋掌門以來,遍尋天下鑄劍名師,意欲將其修復如初,不想竟沒人可將此劍續接上,真不知昔年吳大帝孫權命什麼人鑄成此劍,想來應是大鑄劍師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