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小樓聽雨 第四十六章 回返華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今我接掌了華山派,六大門派與火祆教近百年來互相殺伐,早已成了世仇,與火祆教為敵是避不過了。”
韋靈惠柔聲道:“裕哥,我不求你名震天下,也不求你富可敵國,只求能與你在這個江湖中生死與共,不離不棄。”
蕭瑾裕心中感動,他一把抱住韋靈惠,緊緊相擁,在她耳邊喃喃道:“如你所願,不離不棄。”
甜蜜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在秦明樓、鮮于野率領餘眾狼狽離去後,並沒有什麼不長眼的江湖人前來找事。
韋靈惠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姑娘,她分得清輕重緩急,見西嶽二叟在不遠處來回踱步,便知要放心上人離開了。
蕭瑾裕雖然不捨得離開韋靈惠,卻也知道此次短暫的離開,是為了下次更長久的相知相守。
是以,蕭瑾裕和西嶽二叟告別韋靈惠,翻身上馬,朝著太陰華山方向直馳而去。
上清觀在渭城東南方,離太陰華山並不算太遠,三人從上清觀一路向東,先至西京長安城,隨後東出臨潼關,不過數天時間便已來到華山腳下。
西嶽二叟帶著蕭瑾裕沿著山階拾級而上,山門處的守山弟子趕緊上前迎接,但不知一身華服的蕭瑾裕是何人,為何會與二位師祖在一起。
西嶽二叟也沒點破,守山弟子以為蕭瑾裕是二位師祖邀請來的貴人,是以言談舉止上十分恭謹守禮。
不過一盞茶的時間,蕭瑾裕等人來至華山雲臺峰上,但見山上精舍錯落有致,雖不算富麗堂皇,卻也是厚重樸實。
太陰華山一脈的開派祖師是漢元帝的女兒南陽公主,當時南陽公主嫁給王鹹為妻,當時外戚王莽獨攬朝政大權,暗懷篡權奪位的野心。
南陽公主見國危勢亂,便勸王鹹獨善其身,遠離塵囂,以避離亂之苦,王鹹一心仕途,執迷不悟,公主便獨自離開宮廷,來到太陰華山白雲峰隱居修行。
後來南陽公主羽化登仙后,南陽公主的弟子們繼承了她的衣缽,直到漢明帝時期,創立了華山派,並尊漢元帝的南陽公主為祖師,是以華山派至今已傳承數百年時光。
蕭瑾裕想到數百年以來,歷代華山先輩們嘔心瀝血,苦心經營,方有如今的規模,不禁覺得肩上重任在肩,使他有種如履薄冰的使命感。
在蕭瑾裕心中思緒萬千時,倏然響起悠揚浩大的鐘聲,鐘聲連鳴九次,此鍾乃赤銅所鑄,重一千餘斤,為本朝太宗皇帝所贈。
此鐘聲一響,十里開外都能聽到,鐘聲九響,聲傳山野之間,這鐘聲九響表示華山派發生了重大變故,十里範圍內的華山同門聽到鐘聲九響,務必放下手中一切事務,快速趕回華山雲臺峰上。
西嶽二叟將蕭瑾裕帶至正氣堂,正氣堂是華山派的議事大廳,可容納數百人,二叟直接將蕭瑾裕按在中央最上方的黃花梨椅子上。
隨後,西嶽二叟一左一右坐在蕭瑾裕下首位置,距離蕭瑾裕的主位座椅不過三尺距離。
華山弟子接踵而來,紛紛向二叟作揖問安,隨後分列兩派肅然站立,看見蕭瑾裕坐在掌門人的位置上,都是驚詫莫名。
有心思聰慧之人,登時想起二位師祖經年以來的荒唐之舉,已然猜出鐘聲九響背後的事情本質。
不過二叟在派中德高望重,雖不像西嶽神龍皇甫嵩那般譽滿天下,卻也是江湖上響噹噹的人物。
在場弟子中泰半是二叟親手教出來的,是以眾人見二叟悠閒的品茶品茗,姿態悠然自得,均是不敢直接發問,只在暗地裡吐槽不止。
蕭瑾裕坐在黃花梨椅子上,當真有種如坐針氈之感,抿了兩口香茗,卻也沒嚐出什麼味兒。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華山門人弟子已全部到齊。一個接一個的對二叟作揖問安。蕭瑾裕暗暗將這些華山弟子的姓名和容貌一一記在心中,幸虧他自幼過目不忘,有博聞強記的天賦。
待眾人都給二叟作揖問安後,蕭瑾裕便計算出共有二百六十四名門人弟子,年紀最大的已是知天命年紀,年紀最小的只有十來歲。
二百六十四名門人弟子中,僅有二十八人是西嶽神龍皇甫嵩的弟子與徒孫,剩下二百三十六人均是二叟的弟子與徒孫,可見二叟門下弟子之盛。
至於西嶽神龍皇甫嵩的弟子與徒孫之所以這麼少,是因為皇甫嵩很少呆在華山派,其喜歡遊歷天下,喜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後來機緣巧合之下,皇甫嵩成為了丐幫的太上長老之一。是以,回華山的次數更少了,也很少教導門下弟子,致使其門下弟子與二叟關係反而更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