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面聖(第1/3頁)
章節報錯
西苑,御書房。
大明皇帝朱聰今日頭戴九梁金冠,身穿紅色水火袍,與尋常黃白道袍相比有些不同,可能是壽誕將至的緣故。
他坐在御書案前,正在低頭批閱奏摺。
諸葛賢餘看不清他的表情,不過,從趙銓的提醒來看,此刻他心情應該差到了極點。
這位大明皇帝,二十年來,幾乎從不批閱奏摺,也不理會政務。
朝廷中奏摺,地方上的奏報,除了密報以及四品以上的人事任免,他會過問一下,其餘的事,不聞不問。在他看來,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政務這種事,有內閣、有內廷,還有太平公主,已經足矣,作為皇帝,他只需問道、敬天。
天下的事兒,他不想管。
天上的事兒,他管不著。
可是今日,他卻破天荒的批閱起了奏摺。
莫非是轉了性子?
當然不是。
皇帝正在氣頭上,如今批閱奏摺,也不過是他強壓心中怒火,轉移注意力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姿態,諸葛賢餘暗忖來的不是時候,他明白接下來要面臨的,將是陛下的怒火。
用腳趾都能猜出來,剛才離開西苑的徐亭,與眼下情況有密切關係。
皇帝看了幾本奏摺,原本舒緩的眉頭,又緊緊皺了起來,拿著硃筆的手,狠狠的將硃筆一折兩斷。
嘩啦!
桌上的幾十本奏摺,被扔在了地上。
“一個個都不讓人省心的東西!”
也不知道罵誰,皇帝不說,諸葛賢餘也不會主動上去領罵。
遠處的小太監,都怯生生站在一邊,不敢靠近,趙銓擺了擺手,把這些人都趕了出去。
一是不想讓他們殃及池魚,二來是因為,接下來的談話,止於三人之間。
趙銓彎下腰,去一本本撿起地上的奏摺。
這些奏摺,放在以前,看都不看一眼。
頭一天晚上怎麼放到御書房,第二天一早,就怎麼拿上去,甚至連壓在上面的龍膽,都不曾移動一下,但只要陛下不反對,基本上都是同意,隨後,司禮監就會拿回去批紅,回給內閣,其中當然有不小的操作空間,不再贅言。
不過,看與不看是一回事。
呈不呈上去是另一回事,這是原則問題。
數十本奏摺摞好,重新擺放整齊,趙銓又給皇帝倒了一杯茶,“陛下息怒。”
皇帝道:“二十多年來,朕把江山治權讓出來,讓你們輔佐朕治理這天下,這就是你們治的天下?”
趙銓的頭垂得更低了。
這句話是在宣洩不滿,並不是針對他。
皇帝將三本奏摺扔在了二人面前,“這一封,江西巡撫吳國隆的奏摺,稻米大豐收,畝產千斤,一稻生九穗,是大大的祥瑞!”又指了指另一封,“這一封,是錦衣衛的密報,江西大旱,糧食欠收,百姓流離失落,背井離鄉。再看這一封,福建巡撫李國泰的奏摺,近來信州(上饒)那邊來了大片流民,數以萬計,一路乞討。”
這三封奏摺的時間,相隔月餘,卻是在同一日挨在一起,呈到御書案前。
奏摺送到內閣,有先有後,但什麼時候呈報,卻是內閣說了算。
可以想象,在陛下壽典之前,內閣將這三封奏摺一起遞上來,是存心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