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又在城外,他又聞到了這股味道。

趙行翻身下馬,拴起馬匹,來到小溪旁,仔細查探之下,終於在一塊石縫裡,找到了一縷黏糊糊散發著腐肉味的毛髮。剛才那股味道,正是從這裡發出的,他打量了四周,道:“貓妖速度極快,昨夜靠氣味追了半個昌平城,那廝極為狡猾,身上有異味,甩不開我,最終在護城河中逃脫,應該就是從這裡上岸的。”

範小刀道:“不止是上岸。”

他指了指不遠處,地上一堆魚骨,還有一隻吃了半截的獐子,還有一些不知名野獸的骨頭,“它可能住在附近。”

趙行用樹枝將毛髮夾起,裝入一個袋中,又在四周查探了片刻,便證實了範小刀的推斷,這裡有大量的足跡,而且又找到了幾縷貓妖脫落的毛髮。兩人也沒有料到,竟會誤打誤撞,找到了貓妖的老窩,就算不是,也應該算是它的一個據點。

據小湯觀主說法,貓妖白天與常人無異,一到夜間,變異為貓,嗜殺成性。

若真如此,那它應該早已在城內大開殺戒才對。

為何只對服用了奇異果的人動手?

這令二人不解。

不管如何,既然能夠斷定,貓妖曾在附近出沒,為了不讓它繼續作惡,只有一個辦法,“封山,捉妖!”

兩人回到昌平府,將此事告知於海龍。

於知府一聽兩人找到了貓妖的老巢,當即點了二百人馬,要與範、

趙二人同去捉拿貓妖。

封山行動,本意是讓官兵將山林圍住,防止貓妖逃竄,然後由範、趙二人出手,制服或擊殺貓妖,可是貓妖十分狡猾,又殺人於無形之中,若是於知府親自前去,兩人又要分出精力護他周全,反而不妙,於是勸道:“於大人,此行兇險萬分,大人只需坐鎮城內,捉妖之事,交個我們即可!”

於海龍卻道:“身為百姓父母官,城內出了這等大事,我若不出面,又怎能讓百姓信服,讓手下聽令?你們放心,本官也是習過武功的,尋常三五大漢,近不了我身,再說還有秦興他們呢,你們儘管放開去做。”

於海龍平日裡也喜歡在校場打熬身體,跟著秦興他們學了一些簡單的長拳、劍法只能說是較尋常文官更健壯一些,若說學過武功,恐怕於大人對習武二字,有什麼誤解。

可是,既然他如此堅持,此處又是他的轄地,兩人也不再說什麼。

一行官兵,手持兵刃,浩浩蕩蕩駛出了城門。

來到趙行駐足的那片丘陵地帶時,已是下午。

“此山名欒山,由大小三座山峰做成,最高的三四十丈,最低的十餘丈,佔地萬餘畝,裡面溝壑縱橫,密林叢生,地形複雜,若沒有嚮導帶路,很容易迷路。”秦興將一副地形輿圖交給二人。

於海龍出行,是為了鼓舞士氣,整個行動,則全權交給範、趙二人。

對付貓妖,還得需要範、趙二人親自動手,但是前提是要將貓妖困在山中,否則以它的行動速度,若要逃遁,誰也阻攔不住它。

趙行將二百餘人,分成了二十個小組,每組十人,不得分開。貓妖怕火,入夜後,每人手持火把,又帶著警哨,守住山林的出口,一旦發現貓妖行蹤,及時示警,用火把將其困在臨終,其餘的事,交給他們二人。

待部署完畢,天sè已晚,眾人分頭行動,將山林圍了水洩不通。

趙行道:“我能感應到,貓妖就在山中。”

範小刀道,“你鼻子尖,我信你。”

三座小峰,萬畝山林,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要在其中尋找貓妖的藏身之處,也不是容易之事,但是有趙行在,便有了可能。

入夜之後,火把點起。

二百餘人,十人一組,整個山林中外圍,滿是火把。

死了這麼多人,官兵們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他們知道,今夜要對付的,不同以往,所以誰也不敢倦怠,更不敢擅自行動。

秋風起。

吹得樹葉簌簌作響。

範小刀、趙行二人早已抽出兵刃,提聚內力,將內息與外界的天地真元融為一體,以能及時察覺隨時可能會到來的危險。從河邊找起,趙行憑藉那幾縷毛髮的味道,按圖索驥,進入了山林之中。

行了小半時辰,兩人不斷繞圈子,趙行忽然停住腳步。

範小刀問,“怎麼不走了?”

趙行道:“那廝太狡猾,知道自己身上味大,所以在林中故佈疑陣,引我們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