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被你們控制住了,就算簽了盟約,如今他們還敢承認嗎?”

關平看著蔣欽,笑了笑:“將軍若是這般想,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人們只會相信他自己願意相信的。”

諸葛瑾端起酒樽打著哈哈道:

“孫劉兩家本就是盟友,如今關小將軍親自帶著神醫為大都督醫治,足以見其誠意,且來飲酒,莫要因為莫須有的事情爭執。”

關平同樣舉起酒樽,回敬道:“此非我要強調,實乃是為江東著想,曹操他在淮南陳兵十萬,在各州徵召新士卒。

若是訓練起來,怕是極其難纏,而我聽聞他們也在打造戰船,訓練水軍。

如此,不是為了過江,侵佔江東,又是為了什麼?”

關平說的這一點,也同樣是江東文臣武將所擔憂的地方。

論人口以及後備力量,江東是絕對比不過曹操的。

曹操可以任性多輸幾次,即使是赤壁那樣的大敗也無妨,他有重新再來的底氣。

可是江東沒有這般底氣啊,上一次逍遙津之戰,便傷了筋骨。

不得不多徵發山越人,充入軍中效命。

曹操攻打濡須口,境內又有人叛亂,故而孫權也沒有放棄這次機會。

既然他們那麼喜歡打仗,就把他們全都編入軍中,好好打仗去。

對此,有人提出賀齊對待山越太過兇殘,違法徵用叛亂之地的百姓充作士卒。

對,就是賀齊把叛亂之地的百姓也當做山越一起對待,全都編入軍中,得精兵兩萬餘。

孫權完全沒有理會上告賀齊的人,徵兵有什麼不對的。

連番大戰,江東損失計程車卒不在少數,若不及時補充,定然會被其餘勢力所滅。

孫權恨不得他麾下士卒多多益善,反正稻田裡的糧食根本就不用發愁。

“巧燕善辯,危言聳聽。”張昭搖搖頭,對此不屑一顧,他自是知道孫權內心所想。

故而現在攻擊關平,根本就沒什麼心理負擔。

“這麼多年過去了,張公還真是初心不改,在下佩服。”關平譏諷了一句。

張昭下意識的便眯了眯眼睛:“還請關小將軍明示。”

“自然是投降曹操的初心不改啊!”關平放下手中的酒樽:

“當初我跟隨子敬先生一同來江東結盟,便是張公率先挑頭,

與我家諸葛軍師辯論,必須得投降曹操,大家才能有活路。

結果呢,孫劉沒有投降曹操,依舊活蹦亂跳的蹦躂了這麼多年。”

這番話,又讓廳內眾人想起了赤壁之戰的前夕,想當初,情況可是比現在危急不知道多少倍。

連那種大風大浪都懟過去了,如今怎麼又變得畏手畏腳了?

大抵是江東再也沒有了像大都督周公瑾一樣的英雄人物,甘寧暗暗吐槽了一句。

他知道主公一直拿自己當鬥將看待,至於統帥全軍,甘寧也知道自己的不足。

可子敬若是逝去,還有誰能擔任大都督一職?

難不成是嚴畯嗎?

他儘管也是淮泗集團的人,但絕對無法挑起大梁,儘管大都督魯子敬也有意無意的在主公面前提起他。

孫權也不由得有些灰心喪氣,赤壁之戰,自己是何等的堅決。

可隨著年紀的增長,反倒是讓自己看清了一些現實。

該低頭的時候就得低頭!

“吳侯,就算是投降曹操,可是有想過什麼代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