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37章 諸葛亮給關平的小灶(二更8k)(第2/4頁)
章節報錯
現在諸葛亮如果能夠給關平系統的講解一番,倒也是件好事。
“定國,界橋之戰,可曾有所耳聞?”
對於界橋之戰,關平自然是知曉,那個時候劉備的同學公孫瓚可謂是兵強馬壯,連袁紹都忌憚他。
雙方為了爭奪冀州展開的第一次大戰,此戰同時也是諸侯之間第一次大規模會戰。
諸葛亮揮舞了下羽扇道:“軍陣當中的兵種,一般以步、騎為主。
公孫瓚方陣有步卒三萬人,兩翼突騎兵一萬人,陣中白馬義從數千,兵種比例大概是1比2。
但袁本初的戰陣當中,還設定了上千的強弩兵,此乃殺傷騎兵的重要兵種。
袁本初令麴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為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
此乃較大規模的陣戰,極其少見。”
關平點點頭,這一戰當中,青年袁紹帶了百餘大戟士在跟在大兵後方歇息,結果被兩千多人給圍了。
袁紹不僅撅了讓他躲在牆後的田豐,更是發了狠,還扔了頭盔,大喊大丈夫寧願衝前戰死,也不能躲在牆厚等死。
隨後他指揮士卒殺傷甚重,等到麴義回援,才化險為夷。
若是被公孫瓚發現被圍的是袁本初,想必袁紹也活不下去了。
諸葛亮扇著羽扇接著道:“在陣戰當中,方才所說的兵力部署,往往區分為先登、中堅、殿後和兩翼。
先登部署在對敵正面,也就是陣首,承擔衝陣反衝陣的任務。
袁本初把麴義的八百步卒部署為先登,同時安排千張強弩在他的兩側後,此為中堅。
公孫瓚把親隨白馬義從兩校人馬,作為中堅力量,殿兵部署在陣後,承擔掩護撤退的任務。
等他戰敗,殿兵還在橋上,掩護了大軍的撤退。中文網首發&n./guibuyu/.org
故而,此次雙方損失並不嚴重,雙方隨後還爆發了幾次大戰。”
“諸葛軍師,我記得公孫瓚的核心白馬義從幾乎全軍覆沒了。
同時袁術、陶謙、公孫瓚對曹操三路夾擊的壓制並未出現,讓曹操留下了實力。”
諸葛亮點點頭,兩方征戰,並不是單單影響他們兩家諸侯。
“說到曹操。”諸葛亮扇了扇羽扇道:“此人才在陣戰當中也有獨特的見解。”
關平只聽說過曹操征馬超的時候,命令麾下五千人組成十重陣,金光閃閃,用以威懾馬超韓遂。
“願聞其詳。”
關平重新拿出炭筆,準備重點做筆記,以後極大可能會跟曹老闆對戰。
“我發現曹操將戰陣當中的騎兵分為陷騎、遊騎、陣騎。
陷騎部署在前,負責衝鋒陷陣,與白馬義從差不多。
遊騎則是部署在陣後,負責掩護撤退的任務。
陣騎部署在兩翼,負責進攻和掩護的任務,騎兵分為前中後三分部署,足以見其騎兵強橫。”
“中原本就是跑馬之地,加之他北征烏桓後,又組成許多烏桓義從。”
關平畫了兩道線:“這點值得我們學習。”
諸葛亮用羽扇阻止關平繼續寫:“我以為,陣騎兵不得輕易離陣,遊騎應和戰陣保持稍遠的距離。”
“嗯,懂了。”
“如果地勢有利,則可迅速派出騎兵單獨發起進攻,騎兵離陣後,要聽從本陣金鼓旌麾的指揮。
聽到三通鼓響,則要從兩翼出戰,聽到三通金音,要退回本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