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丞相的話,蔣濟並沒反駁,他知道丞相不想輕易放棄荊州。

尤其是想要利用荊州分化孫劉兩家,讓他們在荊州的血流的更多一些,到時候便會認為在徵南郡上,自己吃了虧。

誰都不願意輕易放手,那孫劉兩家必定會產生間隙,如此聯盟可破!

赤壁之戰後,曹軍兵力大耗,孫權圍困合肥,曹老闆都沒有多餘兵力去救援。

只能派張喜領兵千餘去碰碰運氣,但張喜雖得到命令,卻不敢輕易冒頭,就算冒頭也無濟於事。

好在有蔣濟技高一籌,一信化三封,嚇退孫權解圍了。

“子通,昔日我和袁本初對峙於官渡,遷徙燕、白馬等地的百姓,百姓們未曾逃跑,敵軍也未曾前來掠奪百姓。

而現在雖然孫權被你的半封信嚇得的燒圍自退。

但合肥勢危,淮南又有陳蘭梅成等叛亂未曾平定。

赤壁一戰,中原損失極大,我想要遷徙淮南的百姓,以充中原,你覺得如何?”

蔣濟稍微思考一番,則是立即拱手道:“丞相,此事萬萬不可!

官渡之戰時,敵強我弱,不遷徙百姓,百姓必定會流離失所,為袁紹所得。

可自從丞相擊敗袁紹,北拔柳城,南向江、漢,荊州交臂,丞相威震天下,百姓並無他志。

可淮南百姓皆是懷念舊土,實在是不可以輕易遷徙。

丞相的命令一下,必定會讓其恐懼不安,反倒會於我不利。”

曹操捏著鬍鬚想了想,心中主意已決,便不想在議此事。

“子通所言不無道理。嗯,無需再言,我自會下達命令,讓淮南百姓遷徙。”曹老闆摸著鬍鬚點頭道。

蔣濟:???

那我方才不是白說了嗎?

蔣濟見自己的勸諫無效,再加上丞相他已經讓自己閉嘴,那他也只好不言語了。

“子通旅途勞累,且下去休息吧。”

“喏。”

蔣濟順從的起身,在躬身退出廳外。

“明公,蔣子通所言不無道理。”一旁的荀彧再次建議道。

曹操卻是搖頭道:“文若,此事不必再言。”

荀彧自是拱手稱喏,丞相他主意已定,那便要想法子安撫江淮百姓一番,避免他們因丞相之命,反倒逃竄江東,便宜了孫權。

赤壁一役,中原人口損失極大,自是急需填補人口。

無論是從江淮,還是荊州,丞相短時間都無力在征討孫劉兩家。

為了不使他們兩家發展壯大,只有先遷徙邊境百姓到中原生活,為朝廷增加賦稅與人口。

“明公,方才江淮信使送來了兩封信,一封是張文遠的,一封是於文則的。”

荀彧從案頭抽出兩封竹簡,差人送到曹操的案上。

曹操放下張遼的竹簡,先是拿起于禁的信,“五子良將”當中,因於禁持軍嚴格,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

故而曹老闆對於禁的賞賜非常重,但是于禁運用嚴厲的軍法來掌控軍隊,故而他一點都得不到士卒的擁戴。

但文聘不在乎,只要曹老闆賞識他就可以了。

曹老闆擺開竹簡仔細看了一番,竟然是文則他輕信了梅成偽降,輕率的回軍,導致梅成與陳蘭匯合,率軍轉移到了天柱山,特來請罪。

然後是張遼的書信,簡單的提了一句于禁的事,然後就是叛賊聚在一起,正好可以一舉殲滅。

但是諸將皆不同意,認為天柱山易守難攻,手中兵力不足,糧草難以為繼。

尤其是陳蘭外有孫權的數萬大軍為援,唯恐臧霸他頂不住,會被孫權襲擾後路。

可張遼他不求援軍,只是請求丞相能夠調撥糧草,供他繼續剿滅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