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取得最終勝利之前,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未知。

江東絕不會坐視劉備實力做大而無動於衷。

“吳侯他焉能如此,還要不要~名聲了?”

諸葛亮說話的聲音也越發的小了起來,他本是一個自信的人,但這話他無法替別人說出口。

如今天下大亂,禮樂崩壞,唯有自家主公才會一直踐行君子之路。

至於其餘人等,諸葛亮不敢確認,他們也會與自己一樣,履行諾言,重視盟約。

“名聲?”關平哼哧一笑,隨即搖頭道:

“實話實說,如今天下,也就只有咱們自家主公是靠著名望來聚攏人才的。

其餘如曹操、孫權,哪個靠著名望了?

一個是靠著自身的實力,強行把中原世家豪強以及百姓綁上他的戰車。

江東孫權則是靠著其父兄兩代的打拼,不客氣的講,孫權他在赤壁之戰前,在江東以及天下而言,他有什麼名望?”

關平這話說的很不客氣,但事實也差不多如此。

諸葛亮揮舞著羽扇,在仔細品味著關平的話,往前推十幾年,袁紹四世三公的名望聚攏了許多人才。

可是隨著戰爭的持續,名望反倒是越來越不值錢,唯有實力才是衡量的標準。

“名望在我們看來是珍貴無比的,可其餘人就不這麼看了。”關平轉過身看著諸葛亮道:

“諸葛軍師,我只是覺得我們不應該寄希望於他人的心胸,來維持我們自身的利益,這種希望長久不了的。”

“那你的打算到底是什麼?”

“爭,不僅要被動的爭,更要主動的爭!

我不爭就要被旁人的勢力取了,最終是對我們無利,更何況,這本就是大爭之世!

至於孫劉聯盟,興許十年內相對穩健牢固一些,但十年以後呢,天下形勢也就未可知了。”

關平攥著拳頭的道:“那便在這十年內,努力的讓自身實力變強,強到江東他就算想要背後捅刀子,也要好好掂量一番,能不能承擔後果。”

這本就是大爭之世!

有些人堅守自己心中的道德體系,可如今大漢的世道道德體系它是崩亂的,就有許多人他不會遵守。

諸葛亮瞥了一眼關平激昂的狀態,隨即確定道:

“益州,荊州之地是絕不能讓步的,但我們對於江東也不能處於敵對態度,這正是曹操所願意見到的。”

關平長出一口氣,總算是糾正了諸葛亮的一絲觀念:

“曹操他在赤壁之戰失敗,自知保不住荊州,便把荊州扔出來,讓我們兩家相爭。

周瑜打心底是懼怕我大伯父的,害怕他崛起,故而一直防範打壓,多正常的事。”

“定國,如果主公橫跨荊州、益州,那細數下來。

荊州將來必是你父全權駐守,對於江東萬不可敵對太甚,對荊州世家也不可太過苛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