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戰亂時代(第2/3頁)
章節報錯
為啥?
糧食成為了戰略資源。
在糧價高漲的時候,像美國、澳大利亞這些產糧國都在增產,而等到糧價降低,就開始減產。
此外,第四次印巴戰爭,讓幾乎所有國家都認識到了糧食的重要性。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產糧國開始限產,而像華夏這樣的糧食進口國也在極力提高糧食的自給程度。
對於眾多貧窮國家來說,這絕對是一場災難。
其實,這僅僅是開始。
為啥?
印度這顆炸彈還沒有引爆。
要知道,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華夏,而且仍然在以每5年1億人的速度增長,要不了多久就將超過20億。
這是個什麼概念?
雖然印度擁有肥沃的恆河平原,但是沒人相信印度能夠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
為啥?
現代化農業能夠做到高產,其實都是建立在工業的基礎之上,靠的是工廠生產的各種各樣的化肥。
沒有化肥,農業能夠實現高產?
用傳統的耕種方式,印度最多能夠養活10億人,而且只是養活。
要知道,在第四次印巴戰爭爆發前,印度人每年的食物攝入量還不到270千克,低於聯合國劃定的貧困線。
現在呢?
雖然沒有確切的統計資料,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肯定更低。
為啥?
印度已經亂成一團,哪有能力生產更多的糧食。
按照國際機構的估計,印度的人均年食物攝入量已經降低到了240千克以下,說不定連220千克都不到。
這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平均分配,所有印度人都要餓肚皮。
顯然,肯定無法做到平均分配。
這就表示,有絕大部分印度人要餓肚皮,而極少數印度人卻能夠過上富足,甚至是奢侈的生活。
現在的印度還不是威脅,可是在今後呢?
3年之內,印度政府已經換了好幾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