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巴基斯坦進行停戰談判?

還是在阿姆利則被巴軍佔領,準確說是包圍,即巴軍已經攻入印度境內,佔據了印度領土的情況下進行?

顯然,印度當局肯定不會考慮。

為啥?

先不說能談出個什麼結果來,只要印度當局在這個時候鬆口,恐怕要不了幾天,就會被憤怒的民眾推翻。

要知道,在此之前,印度錯過了太多的談判機會。

在最不利的時候才跟巴基斯坦進行談判,那是什麼意思?

還有,印軍不能打了嗎?

別忘了,就在不久之前,印度獲得了美國與日本提供的援助,組建了幾支部隊,而且印度總理還高調宣稱,印度已經得到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的全力支援,要不了多久就能取得全面勝利。

顯然,在這個時候坐下來談判,絕對是一場災難。

至少,包括印度總理在內的所有官員全都得完蛋,甚至有可能在戰後被下一屆政府送上軍事法庭。

為啥?

就是這些傢伙把印度推入了戰爭的泥潭。

如果把談判的結果,或者說是可能取得的結果考慮進去,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什麼問題?

在丟掉了阿姆利則的情況下,印度能夠透過談判得到什麼?

雖然印度獲得了援助,印度陸軍還有一些戰鬥力,但是在本質上,戰爭的主動權依然在巴軍手上。

此外,印度陸軍其實已經淪落為一支主要負責對內的安全部隊。

擊敗巴軍?

顯然是在做夢。

因為已經喪失了扭轉戰局的能力,所以在坐上談判桌之後,印度能夠期望的,也就是得到巴基斯坦的憐憫。

當然,說是指望巴基斯坦沒有領土方面的野心更加貼切。

如此一來,印度就必然丟掉克什米爾。

當然,印度已經丟掉了克什米爾。

為了要回阿姆利則,或者說是讓巴軍撤回去,印度就必須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而唯一的讓步,其實就是承認巴基斯坦對克什米爾的實際控制權,不再要求巴基斯坦軍隊撤回到衝突爆發之前的位置。

這個結果,印度當局能夠接受嗎?

顯然,同樣無法接受。

此外,這還是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的結果。

簡單的說,就是透過預設巴基斯坦控制整個克什米爾,換取巴基斯坦的憐憫。

那麼,不好的結果呢?

如果巴基斯坦不肯撤軍呢?

當然,這只是小機率事件。

只是,沒有人能夠否認,巴基斯坦會拿阿姆利則做文章,即在撤軍的同時,要印度承認阿姆利則的獨立地位,簡單的說,就是讓阿姆利則獲得自治的地位,成為拉合爾東面的緩衝地區。

真要走到這一步,印度當局就更加無法接受了。

為啥?

這跟讓維和部隊進駐阿姆利則有啥區別?

就算有,也是更加糟糕。

只要印度當局做出這樣的讓步,就等於在法理上承認了阿姆利則的自治權,等於給其他邦開了一道口子。

別說印度本來就已內憂外患,就算沒有這場戰爭,其內部矛盾都難以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