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分水嶺(第1/3頁)
章節報錯
伯坦果德戰役,可以說是這場戰爭的一個分水嶺。
在此之前,巴基斯坦軍隊已經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幾乎壓著印軍打,並且一舉奪取了整個克什米爾地區。
表面上看,巴軍的優勢極為明顯。
只是,在經過了伯坦果德戰役之後,巴軍的問題也表現了出來。
什麼問題?
後繼乏力。
當然,在本質上,這是受巴基斯坦的國力限制。
雖然打了勝仗,但是跟印度這個龐然大物相比,巴基斯坦依然太過渺小,巴軍的兵力也算不上充足。
打一場滅國戰爭?
顯然是想多了。
哪怕巴基斯坦傾盡國力,也不可能滅亡印度。
當然,這也在根本上限制了巴基斯坦當局的戰略目的,即取得有限的勝利,然後跟印度坐下來談判。
既然總得談,那麼就得見好就收。
關鍵是,巴基斯坦沒有任何理由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佔據了優勢的情況下進行全國範圍的戰爭動員。
其實,巴基斯坦一直就沒有進行戰爭動員。
如果局面不是這麼有利,巴基斯坦肯定會進行全面戰爭動員,也就不會存在兵力不足的問題。
只是,這同樣會降低巴軍的作戰能力。
為啥?
動員兵力不是難事,關鍵是拿什麼去武裝動員起來的部隊?
要知道,巴基斯坦自身的工業實力非常有限,也就只有少數武器能夠自行生產,大部分主戰武器都需要進口。
如果無法武裝動員起來的軍人,那麼動員還有什麼意義呢?
組建步兵部隊?
印軍遭受的慘敗已經證明,純粹的步兵部隊,除了增加己方的傷亡之外,在戰場上幾乎沒有多少用。
此外,還得考慮全面戰爭動員帶來的負面影響。
總而言之,既然戰略目的有限,又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巴基斯坦當局就沒有任何理由擴大動員範圍。
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