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天,到底有多少印軍官兵戰死?

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數得清。

當然,肯定不少,至少有幾萬人。

夜晚到來,印軍的突圍行動才暫時宣告結束。

為什麼不在夜間突圍?

顯然,印軍指揮官沒有信心。

在白天都無法突破巴軍的防線,到了夜間,那就更加不可能了。

為啥?

巴軍的單兵裝備比印軍好得多。

當時,巴軍的制式步槍是DF762,而且大部分在巴基斯坦組裝,其中一些來自沙特等國的兵工廠。

最重要的是,這些DF762都能夠方便的安裝光學瞄準裝置。

其實,在向巴基斯坦出售DF762的時候,D&F公司就提供了配套的光學瞄準鏡,此後還提供了5萬套微光夜視儀。

因為都是由D&F公司與華夏企業生產,所以價格是相當的便宜。

雖然在效能上要稍微差一點,還比不上德國等西方企業的產品,但是對於正規軍的步兵來說,已經足夠了。

當然,關鍵就是5萬套微光夜視儀。

這些夜視儀,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D&F公司的庫存。

當初生產出來,打算賣給沙特等國,只是因為效能上確實存在缺陷,所以沒有被沙特皇家陸軍選中。

在巴軍提出請求之後,D&F公司就以成本價賣給了巴基斯坦陸軍。

雖然沒有賺到錢,但是也沒有虧本。

畢竟,這是在處理積壓貨物。

5萬套微光夜視儀,不足以武裝所有巴軍官兵,不過足夠給每挺機槍配發一臺,增強班排一級的火力。

在夜戰中,價值極為巨大。

如果用於陣地防禦作戰,而且面對的是印軍步兵,價值就更加巨大了。

其實,在拉合爾古城的戰鬥中,這些夜視儀就發揮出了極為巨大的價值,成為了巴軍最突出的優勢。

很多時候,巴軍都是在夜間發起反擊,奪回被印軍在白天佔領的街道。

對此,印軍前線指揮官有深刻的體會。

可以說,只要能夠避免夜戰,就得儘量避免。

為啥?

印軍手裡的武器,仍然是幾十年前生產的步槍,其中又已AKM居多,根本無法跟巴軍相比。

事實上,在很多時候,印軍在白天都打不過巴軍。

關鍵就是,雙方在單兵裝備方面的差距不止是槍械與觀瞄裝置,而是各個方面,差距至少有數十年。

用那名西方戰地記者的話來說。

巴軍的單兵裝備就算沒有達到國際一流水準,也至少具有21世紀的水準,算得上是比較先進了。

印軍呢?

仍然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甚至是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