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重頭開始(第2/2頁)
章節報錯
按照王棟的設想,在進攻開始之後,必須速戰速決,準確說是快速推進,不給印軍太多的調整時間。
只要能夠迅速推進,就有希望從北面攻打查謨。
說話容易,可是真要做起來,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為啥?
其實,巴基斯坦陸軍早就知道,如果能夠快速推進,就能突破印軍的防線,甚至是切割印軍的防線。
問題是,怎麼快速推進?
在地形崎嶇的山區,能夠快速推進嗎?
此外,查謨北面山區的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有些地段超過4000米,東北靠近共和國那邊還在雪線以上。
如此高的海拔,同樣限制了部隊的突擊速度。
別忘了,海拔越高,含氧就越少。
軍人的體力是有限的,即便是接受過嚴格訓練的山地部隊的步兵,在高海拔地區也很難長途跋涉。
可以說,正是人力的限制,讓克什米爾成為了進攻者的墳場。
當然,王棟他們也提出了辦法。
這就是,大量採購山地作戰部隊,特別是全地形車,用機械力量來替代人力,最大限度的減輕步兵的作戰負重。
此外,讓步兵乘車作戰,能更有效的儲存體力。
對此,巴基斯坦陸軍沒有反對,還立即從華夏採購了一批全地形車。
現在,那些全地形車中的一部分已經用在了拉合爾,正在與印軍作戰,而且發揮出了巨大的價值。
只是,在克什米爾,全地形車顯然不夠。
為啥?
印軍的很多據點與堡壘修在山頂上,而全地形車再厲害,也不可能在沒有道路的情況下爬上山頂。
只是在山谷裡面行動,顯然無法達到快速突破的目的。
事實上,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拔除印軍設在制高點是的據點與堡壘。
對此,王棟他們的建議是擴大特種部隊的規模,而且讓特種兵經常去克什米爾地區執行任務。
不是說去對付印軍,而是去熟悉那邊的環境。
要特種兵幹嘛?
前進偵查,並且負責引導後方的支援火力。
簡單的說,特種兵不是去對付印軍的堡壘,而是充當支援火力的眼睛,引導炮兵與航空兵作戰。
巴基斯坦陸軍採納了這個意見,而且把培訓特種兵的合同給了“安固”公司。
其實,也正是要幫助巴基斯坦培訓特種兵,“安固”公司才需要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建立營地與基地。
所幸,巴基斯坦陸軍有規模龐大的山地部隊。
雖然這些來自山地部隊的官兵還達不到特種兵的程度,但是在克什米爾作戰,他們有足夠的資本。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
在經過必要的培訓之後,能夠正確使用各種先進裝置,比如鐳射指示器。
其實,在後來一年多的培訓中,“安固”公司主要做的就是加強文化教育,還專門為此聘請了一批文化教官。
有了特種兵,接下來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這些特種兵送到前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