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宵夜的時候,王棟找雷東詢問了謝初越的情況。

在10多天前,謝初越就醒了過來,當時雷東等人還去看過他,只是情況不太好,謝初越似乎失去了所有記憶。

因為情況特殊,所以軍情局一直對他格外照顧,準確說是單獨關押。

至於什麼時候放了他,得看他的康復情況,也就是能否恢復記憶。

王棟很是感慨,覺得是自己害了謝初越。

這反到讓雷東覺得有點過不去,畢竟當初跟著王棟幹,那是個人自願,而且去安哥拉的行也是謝初越自己提出來的。

至於安哥拉的戰亂,還在進行,鬼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結束。

其實,雷東覺得,早就可以放棄安哥拉了,畢竟那邊沒有什麼值得廝殺的東西,只是雲龍認為暫時還不能從安哥拉撤軍,得做好長遠打算,也就讓主力留在了安哥拉,繼續跟南非軍隊與僱傭軍作戰。

在張子嵐回來跟雷東換班的時候,雲龍打來了電話。

“我們已經收到訊息,艾米麗很有可能已經搞到了核彈頭,至少都有一枚,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枚戰術核彈頭,最大爆炸當量在20萬噸左右。此外,這枚核彈頭極有可能跟以色列有關。”

“以色列?”

雲龍沒多廢話,讓尼古拉斯做了情況說明。

包括華夏在內,當今所有承認有核武器的國家,都有嚴格的管理體系,而且所有核彈頭都能查到。

準確的說,是所有核彈頭使用的核原料都有“身份痕跡”。

什麼?

核原料同位素與同位素衰變後產生的元素所佔的比例。

正是如此,不管是哪個國家的核彈頭,只要發生爆炸,就能夠透過在放射性塵埃裡面含有的這些元素的比例,計算出生產核原料的時間,從而推斷出這些核原料的來歷,也就是來自哪個國家。

其實,連朝鮮都不例外。

為啥?

朝鮮的核原料生產,其實一直都在華夏,以及美國情報機構的監視之中,至少有較為準確的生產時間。

此外,朝鮮還進行了幾次核試驗。

透過在這些核試驗中獲得的微量放射性塵埃,就能對朝鮮生產核原料的情況,準確說是生產時間與產量做出一個大致的推測,如果再次發生了核爆炸,那麼就能夠透過對比的方式來確定是否是來自朝鮮的核彈頭。

可以說,這套監督體制早已完善,而且執行了數十年。

在冷戰期間,美蘇進行了數千次核試驗,而且每一次都是用這樣的辦法,對核原料的生產時間做出大致判斷,從而推斷出實驗國擁有的核原料的數量,再大致推測出試驗國擁有的核彈頭的數量。

幾千次,沒有一次出錯。

後來,巴基斯坦與印度先後進行核試驗,其他國家也是透過這種方式,大致推斷出了核原料的來歷。

此後,同樣是透過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核試驗,推測出了兩國生產核原料的速度,準確說是生產能力,由此對兩國的核武庫規模,以及核武器的增加速度有了一個較為明確,能夠拿來做為依據的判斷。

不過,總有例外。

以色列就是例外。

在歷史上,以色列只進行過一次核試驗,而且是在南印度洋的島嶼上,跟當時還是白人執政的南非一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