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印度空軍確實很強大,不過說“龐大”更準確一點。

雖然F35AI是印度空軍擁有的最先進的戰鬥機,也是印度當時能夠從國際市場上買到的最好的戰鬥機,但是在印度空軍中,F35AI卻不是主力戰鬥機,因為這種戰鬥機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

此時,印度空軍的主力依然是數量超過了300架的Su30MKI。

這種戰鬥機很先進嗎?

放在十多年前,那確實很先進。

其實,即便到現在,Su30MKI依然是南亞地區唯一的重型戰鬥機,不過也僅僅只是重型戰鬥機。

為什麼?

因為這種戰鬥機,連俄羅斯都沒有大批次裝備,而是專門按照印度的要求,在Su30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

可以說,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Su30MKI都算不上先進。

最受詬病的,就是那落後的無源相控陣雷達。

在十多年前,Su30MKI的雷達還算先進,至少探測距離足夠遠,哪怕往往在看到了目標之後卻遲遲無法鎖定。

只是,等到配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第三批次JF17出現之後,Su30MKI的雷達就落後過時了。

在當年的克什米爾衝突中,巴基斯坦空軍的JF17往往能夠在差不多200千米外的地方發現Su30MKI,並且在150到170千米的距離上持續跟蹤,配備SD10C中程導彈,最大開火距離達到了120千米。

Su30MKI呢?

對JF17的探測距離也在200千米以上,但是持續跟蹤的距離還不到120千米,有的時候甚至只有80千米,即便配備了R77導彈,對JF17的最大開火距離也就在80千米到100千米之間。

此外,Su30MKI在大部分時候配備的是R27導彈。

使用這種導彈,Su30MKI對JF17的最大開火距離不會超過60千米,通常只能達到40千米。

所幸的是,那只是空中對峙,不是交戰。

如果真的演變成為戰鬥,那麼絕大部分Su30MKI根本就沒有機會避開SD10C,也就無法把向量噴管所賦予的超機動性發揮出來。

當然,這個所謂的超機動性,其實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為什麼?

Su30MKI向量噴管的工作壽命只有20個小時!

這個是個什麼概念?

不用不說,只要使用了,就進入了報廢階段。

在高強度的戰鬥中,20個小時也就是十多場空戰的事情。

更要命的是,收到向量噴管壽命的限制,印度空軍的飛行員在平常的訓練中很少使用這東西,基本上就是個擺設。

此外,印度空軍也沒有能夠用來模仿Su30MKI的高階教練機。

可以說,大部分Su30MKI的飛行員也就知道有這個東西可以用,而到底該怎麼用,恐怕就不是很清楚了。

當然,向量噴管所帶來的超機動性,在近距離格鬥中也未必能夠成為神器。

為什麼?

近距離格鬥,其實更多是看格鬥導彈的效能,以及戰鬥機火控系統的效能。

簡單的說,像PL10與AIM9X之類的先進格鬥導彈,都具有極強的機動效能,只要鎖定了目標,一般都能擊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