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野心與動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印度一直就是主要的石油進口國,而且在幾年前就成為了華夏與日本之後,全球第三大石油進口國。
當然,在進口總量上,印度依然遠遠無法跟華夏與日本相比。
此外,印度主要是從國際市場上進口石油。
關鍵就是,印度的進口量不是很大,對油價的影響不太大,也就基本上沒有跟產油國進行議價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印度沒有足夠多的外匯來履行年度協議價格。
要知道,從2010年開始,印度的外債總額就超過了外匯總額,始終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
沒有破產,也只是因為印度還能按時償還到期的債務。
此外,印度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也沒有多少發言權。
要知道,不止是沙特,幾乎所有產油國都開始接受華夏的貨幣,而且日元也已進入國際貨幣體系。
也就是說,華夏與日本都能夠用本國的貨幣來購買石油,至少是購買一部分石油。
很可惜,印度沒有這個資格。
印度的盧比沒有支付保障,也就不是國際貨幣,在國際貿易中基本上不可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承認。
雖然在油價暴漲的時候,印度損失巨大,還差一點就破產了,但是隨著油價在2021年開始回落,印度的經濟全面向好。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美國與日本同時加強了與印度的關係。
為什麼?
在整個亞洲,能夠扼制華夏的也就只有印度了。
華夏進軍中東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而能夠擋住華夏前進步伐的,只有印度,沒有第二個國家。
除非美國打算放棄中東,除非日本打算承認華夏在東亞的領導權,不然就必須支援印度來扼制華夏。
正是如此,在2021年,美國批准向印度出售F35A戰鬥機。
這項協議,直接宣判了Su57專案的死刑,也讓印度擺脫了俄羅斯這個大坑,跳進了另外一個大坑。
為什麼說是坑?
美國只是答應向印度出售F35A,而不是說以多少價格出售,而且美國聯邦當局也無權替洛馬公司定價。
顯然,肯定不會很便宜。
反正,印度不缺錢。
當年,為了採購36架“陣風”,印度用了80多億美元,單價超過2億美元。
不管怎麼說,F35A肯定比“陣風”好得多,那麼開個3億美元的單價,而且是不包含其他費用的基礎價格,完全說得過去。
結果就是,印度用250億美元購買了72架F35A。
當然,不是一次性支付這麼多錢,而是分批次支付。
在2022年中期,印度就獲得了第一批12架F35A,到年底時獲得了第二批24架,預計在2023年還能獲得12架。
印度也由此成為了南亞第一個獲得第四代戰鬥機的國家。
放眼整個亞洲,印度也是華夏、日本與以色列之後,第四個獲得第四代戰鬥機的國家。
要知道,韓國訂購的F35A要到2025年才能交付。
當然,印度獲得的不止是幾十架F35A,還獲得了足夠巨大的野心,以及妄圖改變現狀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