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重型戰車(第2/2頁)
章節報錯
美國一直在搞遠端彈藥,挖掘坦克炮的潛力,其最新一代120毫米精確制導炮彈的射程已經達到了10千米。
當然,還有俄羅斯的炮射導彈。
華夏也有類似的炮彈,不過一直沒有在國際市場上推廣。
關鍵就是,這方面的需求並不大。
如果需要用精確炮彈打擊10千米外的裝甲目標,為什麼不讓炮兵動手,而是非要讓坦克上陣不可?
只是,在小規模戰爭中,確實有類似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隨著坦克的打擊距離提高,最先受到威脅的就是步兵戰車。
要知道,在野戰中,步兵戰車是伴隨主戰坦克作戰的,而且裝甲部隊快速運動,敵人的炮兵未必能夠發揮作用。
這樣一來,就要求步兵戰車跟上時代的步伐,也就是提高交戰距離,能夠在更遠的地方向主戰坦克開火。
射程只有4千米的反坦克導彈,肯定不夠。
此外,反坦克導彈的飛行速度也至關重要。
跟炮彈相比,導彈的速度確實太慢了。
要知道,穿甲彈的炮口初速都在每秒1500米以上,超過4倍音速,即便是高爆彈與榴彈,炮口初速都在2倍音速以上。
哪怕採用自尋的制導的反坦克導彈,確保步兵戰車在發射之後就能轉移,而且就算被摧毀了,導彈也不會失去控制,因為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搜尋目標,所以步兵戰車的生存問題依然嚴峻。
這樣一來,就需要速度更快的導彈。
其實,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就研製過高超音速動能反坦克導彈,甚至打算用這種導彈取代坦克炮。
可惜的是,別說在幾十年前,就算是現在,也存在無法克服的技術難題。
只是,以現有的技術,把反坦克導彈的速度提高到2倍音速,難度還不是很大,而且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把速度提高一倍,等於把飛行時間縮短了一半。
此外,提高反坦克導彈的飛行速度,也是對付主動防禦系統的有效辦法。
為什麼?
現今所有為坦克研製的主動防禦系統,針對的都是低速目標,最大的攔截包線也就是每秒450米。
做這樣的設定,其實是無法攔截高速目標。
因此,只要反坦克導彈的飛行速度足夠快,就會被主動防禦系統當成高速目標,也就不會進行攔截。
至於防護效能,那是針對城市戰提出的要求。
不管怎麼說,步兵戰車就是步兵戰車,不管怎麼增強,其防護能力都肯定無法跟主戰坦克相提並論。
只能說,現有的步兵戰車實在是太過脆弱。
在環境複雜的城市裡面,步兵戰車的生存能力很成問題。
要命的是,步兵戰車又是不可否缺的作戰平臺,因為其攜帶的機關炮是城市攻堅戰中的利器。
不管是在葉門,還是在伊拉克,城市就是步兵戰車的墳場。
要想提高步兵戰車在城市戰的生存能力,把步兵戰車的價值發揮到極限,就必須增強步兵戰車的防護能力。
綜合這些,需要的就是重型步兵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