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伊朗空軍出動了十多架作戰飛機,僅戰鬥機就有八架。

因為提前部署了一架E3C預警機,所以在伊朗戰鬥機飛過來的時候,沙特皇家空軍就採取了行動,緊急起飛了八架EF2000,還讓4架空優配備的F15SA在地面待命,做好了跟伊朗空軍決一死戰的準備。

之前已經交手,所以這次,雙方都沒有客氣。

戰鬥在利雅得時間夜間9點05分打響。

在4架伊朗戰鬥機越過波斯灣中線,繼續向南飛行的時候,前出的4架EF2000率先用中程空對空導彈發起攻擊。

這也是EF2000進行的首次超視距空中戰鬥,更是“流星”導彈的首次實戰應用。

當然,也是沙特皇家空軍採購EF2000之後,第一次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空戰。

結果,沒什麼好說的。

在預警機的引導下,4架EF2000發射的8枚“流星”導彈全部準確命中,4架伊朗戰鬥機全被擊落。

其實,在被導彈鎖定之前,4架伊朗戰鬥機根本就不知道已經遭到攻擊。

等到被導彈鎖定,再進行機動規避,已經來不及了。

要知道,“流星”是世界上第一種採用衝壓發動機的中程空對空導彈,動力射程達到了驚人的120千米,比AIM120高出了70%,在動力射程內能全程保持4馬赫的速度,以及超過30G的機動性。

單純從“不可逃逸範圍”來說,“流星”是當今最優秀的中程空對空導彈。

當然,這種導彈也不是沒有缺點。

受到氣動佈局的限制,“流星”無法進行某些高過載機動,因此在對付敏捷目標的時候不如採用火箭發動機的導彈。

只是,用來對付伊朗的戰鬥機,顯然是綽綽有餘。

根據預警機截獲的資料,來襲的4架伊朗戰鬥機都是F4E。

這些戰鬥機,是在巴列維王朝時期從美國進口的,已經在伊朗空軍服役了半個世紀,可疑說是老掉牙了。

因為沒有可以替換的戰鬥機,所以伊朗空軍一直在使用。

只是,戰鬥並沒有結束。

在擊落了4架F4E之後,EF2000機群遭到攻擊。

發起攻擊的,正是處於第二梯隊的4架伊朗戰鬥機。

在被伊朗戰鬥機的火控雷達鎖定之前,EF2000就接到了預警機發來的警報,知道敵機在100千米之外。

前出的4架EF2000立即開啟火控雷達,開始搜尋敵機。

也就在這個時候,EF2000的雷達告警機截獲了敵機火控雷達的持續照射訊號,即已被敵機鎖定。

因為已經從預警機那裡得知,來襲的是Su27系列戰鬥機,而且敵機雷達訊號特徵極為明顯,是X波段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所以在遭到鎖定之後,4架EF2000立即轉向,主動跟敵機拉開距離。

那不是Su27SK,而是Su30M。

更主要的是,Su30M肯定配備了AA12,也就是R77中程空對空導彈,甚至可能是效能更好的R77M。

如果是後者,那麼這種導彈的射程就不在“流星”之下。

也就是說,EF2000已經進入了敵機的攻擊區域,而敵機很有可能在鎖定了EF2000之後就發射了導彈。

這個判斷極為正確,拯救了4架EF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