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法伊南面,泰洛赫郊外。

夜間七點過,圍攻裡法伊的政府軍就開始了炮擊,只比蓋馬斯那邊的阿盟軍隊晚了大約半個小時。

受兵力限制,政府軍只動用了幾十門榴彈炮。

炮擊算不上猛烈,不過足夠壓制郊外的叛軍,並且提醒叛軍,讓叛軍做好與政府軍交戰的準備工作。

八點不到,第一批執行夜間轟炸任務的A5PG趕到。

與此同時,王棟下達了出發命令。

在十多架A5PG輪番投彈的時候,由王棟直接指揮的突擊部隊開上了道路,開始向北挺進。

雖然只有一個旅,但是隊伍拉得很長。

在最後一批裝甲車出發之後,王棟才上了自己的座車,一輛安裝了好幾部電臺的“皮哈蘭”裝甲指揮車。

確實只有一個旅,不過是一個加強旅。

王棟沒有去麻煩費薩爾,也沒有去找其他阿盟國家的指揮官,而是從納西里耶調來一支政府軍的裝甲旅。

這個旅,之前一直在納西里耶進行訓練。

官兵全是參加過納西里耶保衛戰的民兵,由謝初越親自挑選,不過現在已經獲得了政府軍編制。

全旅總共有4000餘名官兵,基層軍官由謝初越親自培訓。

按照王棟的要求,連以上級別部隊都安排了行動人員,以教官的身份與基層軍官一同指揮部隊作戰。

算上行動人員,全旅總共有大約4500名官兵。

主力是兩個裝甲營,一個配備40輛“哈立德”主戰坦克,另外一個有32輛M1A1主戰坦克。

主要是有很多“哈立德”沒有修復,也就只能從其他部隊抽調M1A1。

要不然,王棟會撤掉所有M1A1,全都換上“哈立德”。

不是說“哈立德”比M1A1好,而是M1A1不適合長途奔襲,即燃氣輪機的油耗實在太高了。

即便在公路上,M1A1的行程也就400千米左右,而越野只有200千米。

因為不可能等到燒光燃油才停下來加油,所有在公路是行駛200多千米之後,就得進行一次燃油補給。

顯然,“哈立德”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在裝上兩個附加油桶之後,“哈立德”的公路行程超過了700公里,越野行程也在350公里以上。

此外,M1A1的油箱大得多。

為32輛M1A1加一次油,能夠讓48輛“哈立德”吃飽喝足!

因為沒得選,所以王棟只能帶上32輛M1A1。

協助這兩個裝甲營的是兩個機械化步兵營,各有40輛M2A3步兵戰車,以及400餘名官兵。

按照王棟的安排,機械化步兵營與裝甲營一起行動。

相對而言,M2A3沒有油耗高的問題,而且在戰爭中的表現比M1A1好得多,可以說是很不錯的戰車。

當然,問題不是沒有。

這就是,伊拉克的M2A3使用的“陶”式導彈是美軍轉讓的二手貨,準確說是被美軍淘汰了的初期型號。

對付極端份子還不錯,用來對付坦克戰車,那就太落後了。

所幸,這些M2A3沒有縮水,具備使用“陶”3的能力,而且不需要改造,缺的只是導彈。

顯然,導彈很好說,沙特就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