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受自身實力限制,華夏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主要買家,就算出口軍火,也以低端市場為主,對西方軍火企業的威脅不太大,而且華夏軍火市場的利潤,讓很多軍火企業垂涎欲滴。

只是,這種局面肯定無法一直維持下去。

在本質上,軍火產業也是工業,而且是典型的重工業,因此軍火產業的發展,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直接相關。

隨著華夏逐步實現工業化,肯定會在軍火產業上發力。

第一個轉折點,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

持續了八年的兩伊戰爭,被很多西方軍火企業當成黃金時代,而且是冷戰結束前的最後一次盛宴。

交戰的伊朗與伊拉克都是產油國,都是窮兵黷武,簡直就是軍火商的天堂。

也就在這場戰爭中,華夏軍火企業嶄露頭角。

更讓西方軍火企業無法容忍的是,華夏軍火企業竟然兩邊討好,同時向交戰雙方提供武器!

雖然西方軍火企業也經常這麼做,但是不會如此明目張膽。

當然,華夏當時賣給交戰雙方的軍火幾乎全是低階貨,利潤不會太多,大多西方軍火企業是嗤之以鼻。

進入本世紀,第二個轉結點到來。

與第一個轉折點相比,第二次轉變來得更加平緩,沒有那麼激烈,不過對西方軍火企業的威脅更加巨大。

這就是,華夏初步完成工業化,依託工業化開始向高階領域進軍。

要知道,軍火生意本來就是工業強國的專利。

自從英國開啟工業化大門之後,數百年來,只有真正的工業強國才有能力向其他國家輸出軍火。

那麼,華夏在初步實現工業化之後,開始在軍火市場上發力,可以看成是必然結果。

只是,沒有一家西方軍火企業願意接受這個必然結果。

很簡單,華夏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

英國率先完成工業化,此後兩百多年裡,米字旗飄揚在世界各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才被美國超越,而真正被美國取代是半個世紀之後,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的事情。

為什麼?

在英國稱霸世界的兩百多年裡,其他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比如法國與德國,人口跟英國相當。

美國能夠超越與取代英國,那是因為美國的人口比英國高了一個數量級!

此外,與美國一道把英國從世界霸主寶座上趕下來的蘇聯,人口也超過一億,照樣比英國高出一個數量級。

華夏呢?

在初步實現工業化的時候,華夏的人口高達十三億!

是不是很相似?

顯然,華夏的人口數量比美國高了一個數量級!

一個人口如此多的國家實現工業化,並且進軍軍火產業,開始向全球輸出軍火,其他國家的軍火企業還要活嗎?

更恐怖的是,華夏沒有私人軍火商,所有軍火企業都是國營。

只要華夏的軍火企業走出國門,那麼不久之後,國際軍火市場就沒有其他國家軍火企業的事了。

隨同消失的,還有軍火產業的鉅額利潤。

為此,包括俄羅斯軍火商在內,才會不遺餘力的圍剿華夏軍火商,阻止華夏軍火商進軍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