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落下,激戰了一整天的戰場總漸漸安靜了下來。

在寬達三公里的防線外面,零零散散分佈著十多輛坦克戰車的殘骸,以及上百具叛軍官兵的遺體。

偶爾能夠聽到呻吟聲,不過非常微弱。

叛軍十分勇猛,可以說是完全不怕死。

只是,不怕死不等於不會死。

在打頭陣的坦克戰車被反坦克導彈摧毀後,伴隨的步兵失去掩護,立即成了機槍的射擊目標。

叛軍發動了三次進攻,沒有一次攻上防禦陣地。

最後一次進攻,叛軍甚至丟下了一輛完好無損的M1A1主戰坦克,那輛坦克就停在一千多米外的路口。

坦克旁邊,擺著十多具叛軍官兵屍體。

天黑之前,叛軍多次派人摸過去,試圖奪回遺棄的坦克,只是沒有一名叛軍官兵靠近坦克。

很簡單,一千多米外的幾名狙擊手也盯著那輛坦克。

匆匆吃了點東西,丘爾金就提著機槍回到了陣地上。

在白天的戰鬥中,包括他在內的二十名機槍手是當之無愧的中流砥柱,大部分叛軍被機槍擊斃。

二十挺DF8SMG的火力,那是絕對的恐怖。

要知道,叛軍一個步兵營都沒有二十挺重機槍!

更何況,這些重機槍都配備了光學瞄準鏡,能夠準確射擊1500米內的單個人員,壓制2000米內的叢集目標。

就算叛軍重機槍的射程也有這麼遠,卻未必能打得這麼準。

事實上,除了丘爾金他們,沒人會把重機槍當成狙擊步槍使用。

在戰場上,重機槍的主要價值就是進行遠距離火力壓制,對付成群活動的人員,而不是單個目標。

通常情況,對付單個目標是精確射手的任務。

在丘爾金回到機槍陣地之後,協助他的三名政府軍士兵把備用彈藥送了過來,足足十二個200發彈箱。

為了把這些子彈的價值發揮出來,丘爾金還準備了兩根備用槍管。

當然,其他機槍手也攜帶了備用槍管。

子彈多得用不完,只是在連續射擊400發之後,槍管就會過熱,不更換槍管,就得等上幾分鐘,讓槍管冷卻。

顯然,在激烈的戰鬥中,肯定不能等上幾分鐘。

很快,另外十九名機槍手陸續回到了自己的陣地上。

機槍陣地是預先設定的,只是在下午的激烈戰鬥中,協助的政府軍士兵為這些機槍手構築了更多的陣地。

需要擔心的不是敵人的重機槍,而是那些在幾千米外開火的大口徑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