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印度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去招惹巴基斯坦?

就算為了獲得美國主子賞識,順利拿到F16戰鬥機的生產線,為今後採購F35A戰鬥機打下基礎,印度得遞上投名狀,也應該撩撥華夏,而不是去找巴基斯坦的麻煩,畢竟美國從沒把巴基斯坦當成對手。

此外,印度已經動手挑逗華夏。

難道,印度當局真的認為能夠打贏2.5線戰爭?

果真如此,印度的“自大癌”已經發展到晚期,離死也不遠了。

雖然自從尼赫魯時代開始,印度的精英階層就以目中無人出名,彷彿印度是全球頭號強國,但是印度的領導階層,特別是住在總理府裡的國家領導人,多多少少還有那麼一點點理智。

印度一向喜歡拿自己跟華夏比,那就跟華夏比。

可以說,五十多年來,不管是國民生產總值、人均GDP、購買能力、工業總產值等經濟指標,還是人均壽命、平均受教育程度、公共衛生醫療設施等人文標準,以及國防開支、總兵力、主戰武器數量、軍事工業生產力等軍事國防標準,印度與華夏的差距不但沒縮小,還擴大了許多。

縮小一點,拿最直觀的軍事勢力做比較。

華夏已經擁有了完整的軍事工業,能夠自行研製、設計與生產所有主戰裝備,僅有少數關鍵裝備與配件需要進口,而且華夏早已是全球主要的軍火輸出國,這幾年的排名全在前五之內。

印度呢?

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軍火進口國。

大到艦船、戰機與坦克,小到士兵戴的頭盔,幾乎全都依賴進口。

別說跟華夏比,即便在巴基斯坦面前,印度軍隊也有多少值得驕傲的本錢。

被印度陸軍寄予厚望的“阿瓊”坦克在經過二十多年的波折之後,總算研製成功,結果卻被印度陸軍拒收。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只用數年時間就研製出“哈立德”MBT2000主戰坦克。

LCA戰鬥機也搞了二十多年,最後卻因為效能落後,以及可靠性太差,連印度空軍都不願意採購。

JF17不但順利研製成功,現在已經是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鬥機。

即便是印度引以為傲的海軍,建造一艘護衛艦用了十多年,而且在服役的時候沒有配備防空導彈。

巴基斯坦不但自行建造了護衛艦,還即將動工建造潛艇。

這樣的印度,有什麼資本談2.5線戰爭?

可以說,只要印度的領導人有那麼一點頭腦,在已經惹上華夏的時候,就會理智處理與巴基斯坦的關係。

很明顯,印度沒有任何理由在這個時候去招惹巴基斯坦。

如果是巴基斯坦動手撩撥印度,那就說得過去了。

別忘了,巴基斯坦是華夏的鐵哥們。

美國有小弟,華夏沒有?

既然美國派小弟來招惹事端,那麼華夏讓小弟出面應付,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大哥直接出手,就不是撩撥那麼簡單的了。

想清楚這些,王棟心裡有底了。

既然是搞事情,那就搞大點,哪怕搞砸了,也不用擔心什麼,到最後自然有人出面收拾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