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玉卿只知道林卓來了,卻並不知他還染上了風寒,兩人的關係不錯,遲玉卿也一直將他當作哥哥,要是知道他生病了,可不得擔心嘛。

不過林卓想的卻並非如此,他聽到的就只有後面一句了。

“是在下的錯。”雖然話是這麼說的,不過他還有些竊喜,說著便接過藥碗,定了定神後便將碗裡的藥一飲而盡了。

“林先生,你也看到了,這懷梁水患有多嚴重,依你之見應當如何應對才是?”

這雨就算停下來了,這水一時半會兒也排不出去。

更何況,這雨還在不停下著,雖然沒有先前那麼大了。

林卓沉思了半晌,才回應道:“當下之急,自是應該將這水引走。”

引水之法,也並非挖渠如此簡單的。

他雖然沒有來過懷梁,可他早就聽說了這懷梁的地勢。都說這東引之法行不通,可他卻不這麼認為。

這水的流向大體上是固定的,雙兒沒來之前,他冒雨出去觀察過,這城外的大水,不管一開始是如何流的,最後都是向著東邊匯聚。

只是,被東邊的群山擋住了去路罷了。

但,林卓不信沒有別的法子將這水引入景陽。

他在想,若是這地上行不通,是不是可以從地下經過?

只要穿過中間的山,便能將這水引出去了。

“雙兒不明白,還請先生明示。”雙兒聽不懂這些,但遲玉卿說了,不管林卓說什麼,她只要按他說的做就是了。

林卓搖了搖頭,道:“我也只是猜測,具體能不能行得通,還得再看看。”

他讀書時看到過,這懷梁的水利都是由季家人修築的,都說季家人聰明,乃是天生的神匠,當初修築那條護城河的工程,便足足用了三年。

林卓可不信,聰明如季家人,卻不懂得瞻前顧後,懷梁此前是沒有鬧過水患,但並不保證以後都不會,他相信季家人在修築時一定考慮過這個問題。

若真是如此,那便一定有解決的辦法。

只是,他也聽說了,現今季家沒落,早就沒有人懂得這些了。

待他求證過後屬實的話當然好辦,可若不是的話,他還得再想其它的法子。

他既然來了這裡,便不會袖手旁觀,不光是因為她,還因為他也是這永綏的百姓。

雙兒點了點頭,他沒有明說,她也就沒有再問了。

林卓在城外,雙兒便一直跟著他,也為了照顧他。

他的病稍微好了一些以後,雙兒便陪著他在城外四處查探了一圈。

只可惜,除了氾濫的大水以及流離失所的百姓以外,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城外尋不到線索,林卓便給百姓傳授了一些引水之法,雖然不能解決水患,但至少還能保住自己的家。

做完這些事以後,他才跟著雙兒入了城。

城中的情況也沒有比城外好多少,只是城外被大水破壞得更為嚴重一些。

城中最要命的是路上的積水,在外城,剛入城門,大街上的積水都莫過了膝蓋。

只是內城要好一些,路上看不到行人,只有來往的馬車。

雙兒和林卓卻並未乘坐馬車,各自撐著傘靠著街邊緩步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