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玉卿倒不是懷疑張太醫,她只是好奇。

既然張太醫開出了這兩味藥,便證明他是瞭解這藥的。但她看張太醫此刻的神情,分明是先前不知道的,遲玉卿便有些迷茫了。

吳師兄雖然親自找出了證據,可張太醫畢竟是他親外祖父,他總不好跟她一起質問自己的祖父,便想著替他解釋。

不過,張太醫並未讓他開口,而是將他支開了。

“致遠,你先下去吧。”張太醫也不想在崇拜自己的孫兒面前丟臉。

吳師兄無奈點頭,他可勸說不了張太醫,只好出去給他們看門了。

吳師兄出去以後,張太醫才終於長嘆了一口氣。

看到那些東西,張太醫的身子早就嚇軟了,還能紋絲不動的站著,也只不過是在硬撐著。

“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張太醫道出了實情。

遲玉卿自是不信,質問道:“一直以來也都是您給陛下診治的,難道這藥方還是別人寫的不成?”

最清楚皇帝的病的人,莫過於張太醫,這些藥的方向也的確沒錯,只不過多加了兩味不該加的東西。

聽她說到了點上,張太醫閉著眼點了點頭。

見狀,遲玉卿便只剩下震驚了。

可這太醫院中,還有比張太醫更有資歷的人麼?她的直覺告訴她,這事沒那麼簡單。

這件事既被她撞破,張太醫也不好再隱瞞下去,他也想挽回自己犯下的錯,便將實情都道了出來。

只不過,這件事還得從幾十年前說起。

古月名聲大噪,想當他徒弟的人不勝列舉,就連和他差不多同齡的張太醫也一樣。

只不過古月的脾氣不好,挑來挑去,也只挑了個不甚聰慧的徒弟來。

那時候,不少人扼腕嘆息,張太醫也是其中之一。

後來,古月師徒因為沒能救回太后,一死一逃。

張太醫便是在那時候走運,被先皇看中,讓他做了這首席太醫。

嚴格來說,張太醫的醫術病不算上乘,儘管他之後的醫術有了一些長進,也是完全比不上古月的。

只不過,學醫理之人便沒有不敬佩古月奇人的,他對古月也是滿滿的欣賞。

至於厭惡,更是沒有。

他以為自己是轉運了,當上首席太醫以後,也是嘚瑟了好些年。

但這一切的轉變,是一次皇帝突然病倒引起的。

他給皇帝看完診以後,便只剩下了惶恐了。

皇帝和太后的病沒有十成相像的話,但少說也該有八成相像。

他那時便猜到了,或許他們這病是遺傳,因為先皇其實也有這病症,只不過先皇活得不長,便沒有病發。

他知道這病症是一回事,可他便是清楚,也不敢輕易用藥。

他學藝不精,更沒有當時古月徒弟當時的那般自信,權衡之下,他便打了這藥方的主意。

當初,古月被抓回來給太后治病,問過診後古月便留下了一紙藥方,只是太后實在病得太重,古月回來得晚了。

這些話,是古月親口告訴他的。

張太醫自沒有不信他的道理,在古月“死”後,他便將古月曾經留下的東西都收了起來,包括他曾經開過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