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常便是如此,越是得不到的東西,便越是肖想。

對於傅淮宴這個孫兒,老侯爺除了除了對他予以了厚望,將他當做家族的繼承人之外,也是真的憐惜他。

他還記得當初這個孩子開口叫他祖父時的伶俐。

傅淮宴也是帶著父母的期待出生的孩子,一生下來便是眾星捧月的存在。

那時候,傅家還沒有變成現在這般怪異。

都說傅父的轉變是因為傅夫人孃家遭逢鉅變,其實不單是如此。

老侯爺自己比誰都清楚,兒子對孫兒冷眼相待,便是心中存了對他的怨恨。

老侯爺是當今聖上的親孃舅,他的武安侯這一爵位可是世襲的。

若是按照慣例,本來早就應該立兒子為世子的,可他卻遲遲沒有這個意思。

直到傅淮宴出生,老侯爺將所有的偏寵都給了他。

庶子且不談,老侯爺與已故的傅家老夫人攏共只育有兩女一兒。

最年長的是大姐傅端萍,遠嫁去了慶陽,其次便是兒子傅端良。

最小的女兒名喚端瑤,老侯爺將小女兒許給了自己的門生,算是低嫁。

傅端良為了世子之位做了很多,只可惜他天賦平平,又缺乏遠見卓識,老侯爺也只好放棄了他。

因為對他有著一分愧疚在,所以老侯爺對他的所作所為也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太嚴重,都不會去過多幹涉。

這也導致了傅端良之後的寵妾滅妻之舉。

他的妻子是老侯爺和老夫人挑的,王家出事以後,他便無所顧忌了。

這些事,老侯爺知曉,只是不好插手過多罷了。

只是如今他既已選定了傅淮宴,便要好好為他打算一番。

看著自家祖父目光深邃,傅淮宴也沒展現出懼意。

“那也得是祖父疼愛孫兒,祖父對孫兒的好,孫兒比誰都清楚。”傅淮宴難得認真。

對於老侯爺,傅淮宴心中無疑是感激的。

若不是老侯爺的栽培,他最後會成什麼樣的人尚且未知,更別說是像現在這般光景了。

他一直很清楚老侯爺對他的期望,他也從沒有辜負這份期望。

老侯爺卻只是笑了笑:“難得從你這臭小子嘴裡聽到這些話,我便當你是真心實意的了。”

爺孫倆的相處相較於一般人來說,的確不一樣。

世人都知道老侯爺疼愛傅淮宴,卻不知這份疼愛背後的責任有多重。

傅淮宴明面上要扮演一個紈絝公子,私底下卻時常在半夜時分挑燈夜讀。

有時候他做得不夠好,老侯爺也絕對不會心軟,該罰的一樣也不少,只不過外人並不知曉而已。

老侯爺的院中有一間暗室,那是傅淮宴從小到大待得最多的地方,也是他不想再進去第二次的地方。

他每次犯了錯,老侯爺便會將他關進那裡面。

直到現在,他都忘不了剛進暗室時的可怕場面。

那時候的他不過五六歲,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孩童。

可他那時候已經在老侯爺身邊了,便是與尋常孩子不同了。

他和徐大少打架卻打輸了,老侯爺便將他關進了暗室裡。

暗室裡沒有別的危險,卻也沒有一點曙光。

暗室裡不但沒有一點光亮,還有成群的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