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兩人遇襲(第1/2頁)
章節報錯
船上人俱都失色。
賀清書卻依舊聲色,神色若定。
鑿船聲不斷,卻不見船底有水冒出。聲音不停,賀清書極快地從艙底角落取出兩個大黑鐵球,點燃引線。
待引線即將燃盡時,將鐵球投入兩側水中。水底一陣“轟”聲,兩股水柱沖天而起,隨著水柱也噴出許多殘肢斷臂。
顯然鑿船人已被那鐵球炸死了。賀清書道:“船是本幫特製的,船底有兩層板,那些人只是鑿穿了底下一層,並不礙事,那兩隻鐵球名曰:“蛟龍翻江炮,和先前那枚紅色的“驚天雷”都是“雷公門”製成的,“蛟龍翻江炮’是我專為防備水底襲擊用的。”
在明朝,**武器已不稀奇,**發現於隋唐以前,唐末**已開始運用於軍事。昔年,唐順之(注:唐順之,一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明代儒學大師、軍事家、散文家、數學家,抗倭英雄。)編寫的“武編”中記載著水下爆炸兵器“水底雷”。
因此使用**已不罕見,但要能製出“蛟龍翻江炮”這樣威力的**則非雷門屬。
這時,河面上又圍上來六隻船。
突然,強弓四伏,飛箭如蝗。
一時間六隻船上王弓、弧弓、夾弓、庚弓、虎費弓、角端弓、臂張弩、少府弩、夾弩、唐弩其至還有東弩,射出無數箭鏃。
賀清書一按船底一個暗鈕,船舨立刻開起,一塊塊木板,將整條船圍得如一個水桶一般,羽箭都射在木板上,船上人安然無恙。
六條敵船一靠近,第一條船上扔出一把飛爪,抓住賀清書的船,試圖翻過木板上船。
賀清書一扭船邊一個木椿,四周般舷射出一排暗器,來船上人倒下一大片。但立刻又有人爬上木板,賀清書再扭動木棒,木板上又彈出一排排利刃,插入對方身體。
倭寇有一種戰國時死士精神,奮不顧身衝上船來。
賀清書又發動機關,射出幾輪暗器,敵人死傷大半,剩下三十幾人還是不顧一切地向船上衝來。
賀清書等人出手,船內易守難攻,敵人一露頭,立刻遭到進攻,毫無還手餘地。
“公門四儀”義憤填膺,拼力猛殺!很快,三十餘人只剩下一半。餘下的十幾人見再打下去只有增加傷亡,徒勞無功,只得掉轉船頭而逃。
“公門四義”報仇心切,執意要追。
賀清書道:“窮寇莫追!”
“戰鼓剛歇沙場血漂櫓,多少兄弟已墜入死亡深淵。殺戮令生靈塗炭,但這是為正義而戰。中原逐鹿焉讓倭奴插手,神州大地豈容外賊踐踏。看,又是麾幡揮無旌翻,弟兄們衝殺呀!殺不盡仇人頭便是為馬革裹屍又何懼。來生已盡歡死何憾!但能求得海波不興人平安……”
這是嘉靖年間抗倭時的軍歌,風靡抗倭各軍。
血戰後從肖星樓口中唱出,說不盡的悲壯高亢,激人奮進。
一時間,悲憤壯烈的歌聲響徹行雲,直衝九天,令哮湧的黃河浪頓然失其威嚴。
賀清書忍不住擊掌喝采。
肖星樓沉浸在激情中。良久,才轉頭與賀清書對視一眼,兩人俱變得淡淡的,冷冷的。
但一種理解和遇逢知音的感覺從彼此的目光中流露了出來。儘管兩人目前暫且同舟共濟,可是將來終究還是一對死敵。
然而經歷了幾次同生共死的血戰後,兩人都不禁有惺惺相惜之感。
───可惜,如果你不入“白衣幽蘭幫”助紂為虐,你我必成朋友。
───要是你肯入我幫,與我同佐幫主,則我幫必可稱霸主,你我也必成朋友。
可惜!
過了黃河,進入河南境內。
從繁華昌盛的開封府,不多時即到了郾城。
朱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