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國家內憂外患,民不聊生。

朝廷上下,宦官專權,不思民眾生計,只圖功名利祿、結黨營私,為所欲為。

東南海防鬆弛,倭寇猖獗,擾我邊境,深入蘇皖,掠財傷人,濱海千里,警鐘長鳴。

明朝廷甚感惶恐,遂遣將調兵,剿滅倭匪。嘉靖三十五年,戚繼光任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等地。

“戚家軍”創“鴛鴦陣”殺倭平亂,威震邊陲。嘉靖四十年,戚繼光台州一役殲敵五千餘,升任都指揮使。

嘉靖四十二年,戚繼光、俞大猷平海衛戰役,肅清了閩粵的倭寇。戚繼光抗倭半生,真是建功無數。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安民眾!安社稷!安我神州!安我華夏!

然而直到萬曆十五年,海波仍然未平,戚繼光五十九歲,飲恨而終。

但是,我中華英雄輩出,揮正義之師,滅邪惡之賊。神州大地焉任外賊恣意踐踏?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明朝崇禎三年,四月初三晨。京城人煙稠密,正是空前繁榮的時期。“武威鏢局”是這座最繁華城市中最大的鏢局。

到處都有叫“武威”的鏢局,就如同到處都有叫“杏花村”的酒肆一般。但自從有了這家“武威鏢局”以後,整個中原就也沒有第二家“武威鏢局”了。

絕沒有!

那些鏢局都想開了,能叫"武威” 自然不錯,但用“震天”、“震遠”、“五洲”作招牌不也是很威風嗎?當然,“武威鏢局”要有如此氣魄,也非有個能鎮得住人的老大不可。這個老大就是一同創業的總鏢頭方洛神。

提起“神龍見首”方洛神方老英雄,個個都要豎起大拇指,方洛神保鏢數十年從未失手,這不僅是靠他的“青天白晶十八劍”,更因為他人緣好,黑白兩道和官面上都有交,故此得保英名幾十年。

但他的正義耿直,亦遭一引起黑勢力份子的仇恨。如今,方老英雄真的老了,這才準備金盆洗手,把總鏢頭的位子讓給長子方英傑。

今天,就在今天,方老英雄的親朋好友,各地英雄豪傑紛湧而至,獻上一份厚禮,道上幾句祝詞,這正是多數人的心願。

自然也有來打秋風的,這種人總是到處存在的。去往“武威鏢局”的大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大多是三五成群的武林人物,吆五喝六,端的是熱鬧非凡。

“武威鏢局”黑底金字畫額高高掛在門楣上,氣勢不凡,鏢局門前早已熙熙攘攘,人頭鑽動,方英傑帶著幾位兄弟在大門外恭候,笑臉相迎。

他很高興,也很滿足只有二十五歲的他就接替了總鏢頭的高位,使他英名早立,更提高了他在江湖上的威信和知名度。

他已經在為今後的事業制訂規劃了,如今,鏢局上下大小事情都要向方英傑稟告,他要對每一件事都絕對知情。

至少他是這樣認為的,他了解鏢局裡的任何事。

人總是容易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知道任何事情,而不知道的事,便認為是不存在的。可是實際上,根本就不知道它的存在。

鏢局後院,老家人方福在打掃院子,儘管他天天打掃,院子中已很乾淨了,可是他仍然像四十年前剛到方家時一樣的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他習慣了,不管任何事做了這麼久的時間一定會變成習慣的, 這也是他的職責。

一直黑鳥停在枝頭,方福以為是一隻喜鵲,細細一瞧,卻是一隻烏鴉。

“晦氣!”方福嘟囔了一聲,放下了掃把,他累了。他知道自己老了,儘管這種寧靜的生活平淡無奇,他已經感到滿足了。

可是他並不想在方家呆一輩子,他覺得應該為今後的日子做打算了,用積蓄的銀子置幾畝田地,和老伴一起回憶年輕的風光……

不禁地,他臉上泛起了一絲笑容,可是立刻又皺起了眉,他不開心。因為老爺不開心。

最近老爺總是愁眉不展,他有心事,方洛神的確是不開心,他應該開心的,可是他收到一封信,所以他不開心了。

每個人都會收到信,或多或少,當然信有好壞,於是就會有高興或者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