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拉汽笛!給他們一些士氣上的打擊!”艦長說到這裡,不禁揚起了嘴角——他對這場戰鬥,很有信心。

“明白!”

艦長說完,邊上的一名士兵,立即快步來到了一個半人高的扳手邊上,雙手緊握著這根扳手。

緊接著,在這名士兵用力的扳動之下,一陣渾厚的汽笛聲,幾乎是同時從載具外部,以及沿著載具結構傳到了艦橋之內。

……

在這臺“超大型陸地戰艦”上,有著四個大型炮塔——前後各有兩個,每個炮塔上裝有三門火炮。

同時,在這臺“超大型陸地戰艦”的每一側,都裝有三個小型炮塔,每個炮塔上,裝有兩門輕型火炮。

現在,這臺“超大型陸地戰艦”上的大多數炮塔內,士兵們已經忙了起來。

來看前方一處炮塔內的“熱鬧”情況。

位於炮塔內的結構,是巨大火炮的後半截,以及方向機和高低機。

巨大的機械部件,在一陣運作聲之中,運轉著。

在一大群士兵們的調整之下,這臺火炮的方向機,連動著炮塔外殼及裝甲,一起緩緩旋轉著。

現在,火炮所指的位置,並不是目前敵方“中型陸地戰艦”的方向——這是等下射擊時所需的方位,重型炮塔旋轉緩慢,一般需要預先轉到位置。

“準備!……”一名士兵看著指示炮塔旋轉角度的裝置,向那些操作方向機計程車兵們喊道,“停!”

一聲令下,炮塔旋轉完畢。

在微調過後,便是火炮俯仰角調節了。

按照“蒸汽機械動力聯盟”的習慣,這個炮塔上安裝著的三聯裝火炮,中間向上微微錯開一定角度,三門火炮,將略微呈品字形,進行炮擊。

這炮塔上三聯裝的火炮,並不設定一樣的仰角,這自然是有其道理的——第一,錯開一定仰角,能夠提高對仰角估算時造成偏差的容錯率(當然,火炮本身的射擊散佈,也能提供一部分容錯率);第二,這三聯裝的火炮,如果同時開火,快速飛出炮膛的相鄰炮彈,可能會因為流體力學的伯努利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炮彈間的空氣,相對炮彈的流速較大,其產生的壓強就小,炮彈就會產生互相“吸引”的趨勢。船與船靠近航行會吸在一起也是由於這個),而互相對彈道產生一定的影響。

現在,這裡計程車兵們,已經做好了射擊的準備——他們迅速地退到了火炮邊上,這裡是相對安全的區域。

他們就等著收到開火命令之後,發射這三門巨大的火炮了!

……

發射命令,並不是艦橋那邊下達的——艦橋上的艦長,只負責下達攻擊命令,而發射命令,則是火炮測量塔上發起的。

這臺“超大型陸地戰艦”前方的兩個炮塔,使用一個測量塔,位於靠後側上方的炮塔上。

後方兩個炮塔的測量塔,則位於靠前側上方的炮塔上。

另外,在載具的兩側,各安裝有一個測量塔——這種測量塔,負責指揮側面的輕型火炮進行射擊。

發射的命令,同時透過旗幟來傳遞。

在每一個大型炮塔的上方,有一個裝甲觀察塔,上方計程車兵,負責觀察測量塔上的旗幟資訊,然後迅速傳達給炮塔內計程車兵。

現在,這名士兵保持著警惕,注視著測量塔那邊。

很快,測量塔上計程車兵,便舉起了旗子。

“開火!”這名負責觀察計程車兵,大聲喊著。

很快,這些大口徑火炮,便會進行齊射,用炮火,堆疊出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將一枚枚炮彈投向敵方的陸地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