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火勢發展並不快,但大軍要攻城,晚上要休息,竟這麼被大火給追上。

穆良慌忙大叫:“行軍,急行軍,先遠離大火再說。”

將士們剛剛打退一次埋伏,正要安營造飯,現在不僅飯沒得吃,反倒還要逃命,一時間怨言不斷。

穆良怒到:“埋怨什麼,有本事你不跑啊。”

有軍士偷摸插嘴:“倘聽楊令公的,不放火燒城就不會這樣了。”

穆良大喝:“誰,誰。”

將士們蜂蛹往前跑,沒人理會他。

穆良有些氣急敗壞:“你要覺得楊業好,去投背嵬軍啊,在我這裡混什麼。”

“要不然背嵬軍要求嚴,誰願投遼東軍。”

“誰,到底是誰,”穆良跳了起來:“有膽說,沒膽承認的鼠輩。”

魏文雄上前勸到:“快走吧,何必同將士置氣。”

穆良運氣不錯,連夜逃出百里,前面竟有一條河。

但穆良隨即又覺得運氣很差,因為他沒有船。

將士可以泅水渡河,喀秋莎呢?迫擊炮呢?步槍呢?

而且看樣子,扶桑人定然在河對岸設有埋伏。

楊業匆匆趕來:“為何不渡河?”

穆良說到:“令公,彈藥可見不得水。”

“無妨,”楊業說到:“速造浮橋令部分軍士過河掩護,再造簡易木船將火炮彈藥運過去。”

“浮橋是何物?”穆良問到。

楊業解釋到:“當年劉大帥徵江寧,韓通徵嶺南,皆有大河攔路。”

“後照著工部郎中,現科技局侍郎樊若水的辦法造浮橋,全軍皆安全透過。”

“此事已寫入王師行軍要略,莫非穆統領沒看過。”

穆良只得掩飾:“啊,看過,看過,只是一時之間忘了。”

楊業說到:“速造浮橋,過了這條河,就不怕火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