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五 背叛(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人,”伍曉波說到:“貧僧是心甘情願替大人制藥,造福吐蕃萬民,至於兩位師兄,與貧僧向來於佛理的理解上不同,常有爭執,大人若要殺之,請便。”
縣尊沒想到威脅不到伍曉波,但他也不是輕易就能糊弄的:“好,傳本官命令,將那個曲解佛理的異端殺了。”
伍曉波很鎮定,並沒有勸解的意思,差役倒真的去傳令。
縣尊反過來說到:“你如此替本官做事,卻不求回報,很難讓本官相信你是真心實意的。”
伍曉波此時只求脫身:“回大人,貧僧並非不求回報。”
“取回蠱母后,懇請縣尊為貧僧在此地蓋一所寺院,供貧僧在此修行。”
聽起來像那麼回事,也符合伍曉波不顧師兄生死,出賣師兄的性格。
“好,”縣尊說到:“本官答應你,待取回蠱母,製出藥丸,可在你寺院販售,你得功德,本官得錢,如何?”
“好,一言為定。”
出了衙門,伍曉波的心在滴血,可他不敢回頭看。
若是露了行跡,死的就不是丹朱一人了,而且還會影響收歸吐蕃的大計,他只能同差役一道,飛快往客木州趕去。
差役到了監牢,直接便開口:“大人有令,處死那個異端和尚。”
“遵命。”獄卒上前開啟牢門,就要將丹朱拉出去。
“大人在哪,我要見大人,”農舜大喝:“如此草菅人命,貧僧等不服。”
“爾等曲解佛法,藐視佛爺,簡直罪該萬死。”差役說到:“便是下了地獄,地藏王菩薩也不會放過爾等。”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農舜怒到:“貧僧看來,分明是爾等心虛,生怕被百姓知道佛理真相。”
“在吐蕃,”差役說到:“佛爺釋義的佛經便是真理,爾等竟敢說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這不是藐視佛爺是什麼?就算死一萬次,也難抵消爾等罪孽。”
“哼,”農舜忿忿到:“是否真理,一辯便知,爾等如此打壓不同聲音,將來必然會遭報應。”
“看來你很不服,”縣尊突然走了出來:“如果你二人能像你師弟那般識時務,本官也不至於為難你們。”
“不過既然你的師弟已然投靠本官,你二人便沒了價值。”
“為了讓你死得心服口服,本官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如果一個人,擁有三千世界最多的財富,那麼他的福與德多不多?”
縣尊的問題,都出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恰巧丹朱對這部經書很熟,小時候有先生專門教導過。
“一個人若擁有三千世界最多的財富,當然是福德。”丹朱說到。
“但這並不是真正的福德,只是大人你的比喻而已。”
縣尊冷哼一聲:“倘若又有一個人,接受了佛理中全部的道理,並給人講解,那麼他的福報與擁有財富最多的人相比又如何?”
“倘真有這樣的人,自然福報比擁有財富的人多得多。”丹朱說到:“所有得道的人以及他們領悟的道,都是由經義產生。”
“但時間所有的佛法,不能把他當成真的佛法,他只是一個名稱而已。”
“死到臨頭還在此大言不慚,”縣尊喝到:“倘佛法不叫佛法,那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