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贊索大叔上下打量著農舜。

“如假包換。”

贊索大叔思慮一會,將倆人拉到一邊:“不瞞這位阿舜兄弟,聽說祁連州的農奴翻身做了主人,我等皆是心思浮動。”

“各寨的人,我也多有聯絡,但想要起兵造反,卻有很多難處。”

農舜淡淡到:“大叔試說說,倘有困難,我來一一替你解決。”

“你真能解決?”

“大叔且說。”

“第一,造反攻佔州縣之後,州中財物如何分配?白樹州由誰做主?這是目下爭議最大的事,各寨都不肯相讓。”

“這還不簡單,”農舜說到:“州中財物,土地,按人頭均分,留下一部分維持本州運轉便可。”

“至於白樹州由誰做主,這就是個不存在的命題。”

“白樹州自然由州中全體百姓做主,各寨會由百姓推舉一名真正德高望重的寨主,為寨中百姓服務。”

“各寨也會派出幾個值得信賴之人,前往城中推舉一個知縣,為各寨服務。”

“再由各縣共同推舉知州,為各縣服務。”

這種方式贊索大叔聞所未聞:“知州不是管知縣,知縣不是管各寨的麼?服務又是什麼?”

“知州與知縣,權力和義務並重,”農舜說到:“做了一州知州,除了有權力管一州百姓外,還得服務於百姓,帶領百姓過上好日子。”

“倘知州只知享受權力,不管老百姓死活,百姓自然可以會議將他罷免。”

“好,這個辦法好,”贊索大叔拍手到:“到時候再也不會有當官的魚肉百姓之事發生,好。”

德贊問到:“阿舜,這麼好的辦法,是誰想出來的?祁連州是這樣做的嗎?”

農舜答到:“此是我的老師蘇公子專為邊陲貧苦之地百姓設計之方略。”

“用此方略,州內人人平等,不論是牧民還是知州。每個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一起朝好日子奮鬥。”

“我出生的大理州原本貧瘠,但用此方略不過幾年,州內百姓富庶,再也沒有紛爭。”

“祁連州也是用此方略,農奴一夜之間翻身做了主人,日子就有了奔頭。”

贊索大叔和德贊對視一眼:“好,他日造反成功,我們也用此方略,相信其他各寨也不會有異議。”

“只是還有一事,”贊索大叔說到:“州內雖然沒有多少守備兵力,但他日造反成功,朝廷必然派大軍來剿,屆時又該如何?”

德贊跟著問到:“祁連州是怎麼做的?”

“實不相瞞,”農舜說到:“祁連州已然歸順中原,此時有中原大軍在州內鎮守,吐蕃軍不敢欺。”

贊索大叔警惕的看著農舜:“你不會是中原派來讓我吐蕃內亂的吧。”

農舜淡淡到:“我的確是中原派來的,但絕不是讓吐蕃內亂,而是幫助吐蕃受苦的百姓翻身做主,過上好日子。”

贊索大叔說到:“中原本與吐蕃敵對,中原人會有這麼好?”

農舜解釋:“吐蕃本是中原故土,只因中原內亂而被吐蕃人佔據。”

“我中原皇帝之胸襟,遠非常人可度。”

“解放吐蕃,全境歸中原之後,吐蕃仍由本地百姓說了算,我中原皇帝不會插手吐蕃事物。”

“便如大理州三十七部,自解放以後,各部寨事物,由各部寨自己做主,吾皇從未乾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