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七 決定(第2/2頁)
章節報錯
竇國光辯到:“楊大人,眼下貧富差距並未大到不可調和的程度,你又何必操之過急?”
楊延定冷哼一聲:“真到了那個時候,再想辦法還來得及麼?”
竇國光沉默了一會:“皇上,臣無話可說了。”
柴宗訓掃視一眼:“眾卿可還有話說?”
趙德昭出班到:“回皇上,高徵稅實是利於千秋之良策,臣請即刻推行全國。”
柴宗訓歪著頭看了看他:“小趙,前日裡,你不是極力反對高徵稅嗎?怎地態度轉變如此之快?”
“皇上,”趙德昭說到:“先前臣並未能理解高徵稅之含義,經宣傳司詳細解讀後,臣才發覺此實乃建大周萬世基業之良策,該以最快速度推行全國。”
趙德昭不開口,柴宗訓倒真打算推行全國。
但他這麼一說,柴宗訓倒覺得此事不簡單。
發小是發小,但正因為是發小,柴宗訓對趙德昭越來越有些看不懂的意思。
特別是斧聲燭影之後,他對趙德昭的戒心更甚。
思慮一會,柴宗訓開口到:“此事影響太甚,不如先在江南試點。”
“若江南可行,便可推廣全國。”
柴宗訓考慮的是江南雖然富裕,但畢竟只是一隅,有什麼狀況,也好及時收手。
但楊延定不這麼看:“皇上,高徵稅須於全國同時展開,否則很容易偷稅漏稅。”
楊延定不知道自己這個首輔能做多久,所以想盡快將高徵稅推行下去。
打仗的時候雖然不懂兵法,但有先進的武器託底。
治國方面,如果走錯一步,是很難回頭的,柴宗訓有些猶豫。
“皇上,”慕容德豐跟著出班到:“臣也認為,高徵稅同時推廣全國合適一些。”
“目下透過宣傳司的宣傳,百姓知道了高徵稅的含義,絕大多數百姓對高徵稅是非常擁護的。”
“雖傷及到極少部分人的利益,但長久來看,社稷安定,商行才能持續發展,這少部分人終歸也是會理解的。”
“至於竇大人關心的會致人憊懶之事,任何一項國策,都會有利有弊,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只看到利的一面。”
“以目前來說,高徵稅是解決貧富差距的唯一方略。”
“倘到了後來此國策不適應當時需要,可教後來人依當時情況改就好了。”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如今社稷迅猛發展,誰也無法預料到後來會發生什麼。”
“但是臣民免費醫療,義務教育,修橋鋪路可是實打實,老百姓能看見的好事,朝廷又何樂而不為之呢。”
柴宗訓也不知道自己怎麼突然畏首畏尾起來,莫不是人說的“江湖越老,膽子越小”?
以前可以撒開手腳幹,現在卻有些畏首畏尾了。
去他孃的,說幹就幹,怕什麼。
柴宗訓終於下定決心:“傳旨,命寇準回幽州,擴大醫保司,以原學政院為班底,組建新的義務教育司,待稅法完成後,高徵稅推行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