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一 排隊投降(第2/2頁)
章節報錯
使者參拜之後,董遵誨接過國書呈上。
柴宗訓開啟國書,不過是中原皇帝陛下文成武德,一統天下,澤被蒼生。
中原與扶桑一衣帶水,向為父子之國。
做兒子的不孝,忤逆了父親的意思,欺負了其他兄弟,是做兒子的不對。
懇請父親大人寬宏大量,原諒兒子這一回,從今以後,兒子保證不再犯。
為了表示兒子的孝心,從今以後不再有菊皇,兒子只稱扶桑王,受中原敕封。
只要父親大人願意退兵,兒子願意傾國之力,年年上交歲幣,討父親大人歡欣。
看完國書,柴宗訓不置可否,轉而遞給劉光義:“劉卿你也看看。”
劉光義掃了一眼,將國書扔在使者面前:“扶桑人的話,豈可相信。”
使者不敢碰國書,倒是蘇德祥撿起來看了一眼:“皇上,扶桑既願歸順,何不就此受降,免使大軍殺傷,也免百姓生靈塗炭。”
柴宗訓淡淡到:“那使者,你可歸報菊皇,速速整軍準備與朕大戰,這種沒有誠意的歸附,朕不接受。”
使者走後,柴宗訓又說到:“蘇學士,朕要的並非扶桑國土,而是盡絕扶桑人,君無戲言,你可好生記著。”
蘇德祥辯到:“皇上,百姓何其無辜?況如此勞民傷財興不義之兵,只為殺滅百姓,非仁君所為。”
蘇德祥雖然脾氣不夠硬,但讀書人的風骨還是有的。
柴宗訓淡淡到:“蘇學士飽讀聖賢書,聖賢可曾教導過你要以德報怨?”
“朕記得好像只有以德報德,以直報直吧。”
“皇上,此與聖賢書無關,人皆有惻隱之心,即便對牲畜,也有不忍之時,更何況是成千上萬無辜的人?”
“扶桑人有一個算一個,沒有無辜的。”
“入侵朝日鮮明,入侵契丹的糧草大軍,無一不是來自扶桑百姓中。”
“皇上就不怕千秋史筆?”
“朕只管生前為大周消除一切隱患,至於身後事,交由後人評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