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一 本錢賑災(第2/2頁)
章節報錯
怎麼看銀行都是一筆不賠本的買賣。借貸出去的錢轉了一圈還是會回到銀行,這筆錢又可以重新借出去,只是轉轉手,便可收數次利息,何樂而不為?
想想那些經營了數代,甚至數十代的豪強世家,不過為了眼前的小利竭澤而漁將利息提高。卻還不如皇上這銀行,用別人的銀子反覆生銀子,實在是高明得多。
常一貫的錢借出去之後果是付給了造作局定製蒸氣紡車。
造作局採買原料,預付工匠工錢之後還剩了十萬銀子,何輝直接塞到銀行,存了三年定期。這等於是又多了十萬可反覆使用三年的銀子,魏仁浦的操作已然非常熟稔,他知道怎樣會讓這十萬銀子造福更多的百姓,且讓銀行的利益最大化。
有了接收大戶存款和大額借貸的經驗,銀行存蓄和借貸操作起來更是得心應手。在不動用國庫五十萬本錢的前提下,可以隨意操作。
“報…”淒厲的叫聲打破歡樂的氣氛,響徹整個皇城。
早已睡下的柴宗訓趕緊起床,來到文德殿,潘惟德跪在階下大呼到:“皇上,廣陵八百里加急,因今年汛期持續時間較長,堤壩皆被泡軟。近幾日連續大雨,江水暴漲,堤壩經受不住洪水,潰塌數十丈,廣陵下轄江都、兗州已是一片澤國,淹死百姓無算。”
“眼下魯王正率大軍爭取堵住潰堤,只是百姓流離失所,還請皇上儘快下旨安撫,恐遲則激起民變。皇上,這是奏摺。”
萬華接過奏摺遞給柴宗訓,內容如潘惟德所說,後面是廣陵地方官員集體簽名。
繼位十幾年,一直風調雨順,偶爾一縣有個小災荒就算不得了,沒想到這次長江竟然決堤。
當然,這在其他朝並不算什麼奇怪的事,長江雖是母親河,但這母親是個爆脾氣,時不時就給孩子一點顏色看看。
“魯王駐節廣陵,這奏摺為何不是他領銜上奏?”柴宗訓似在問話。
潘惟德是個謹慎的人,沒有接話。倒是萬華說到:“皇上,想是魯王身先士卒,在堤壩上堵潰口呢。”
想想也是,柴宗訓點點頭,關鍵時候還是這些領兵打仗的人靠得住。
既是有災,自然就得救災,柴宗訓說到:“速召宋王進宮商討賑災之事。”
趙匡胤被從被窩裡叫起,匆匆的趕到文德殿,來的路上他向萬華問清凌晨召見所為何事,心中已有了計較。
“皇上,”趙匡胤說到:“首要須解決災民的吃飯問題,可派員在廣陵附近的滁州、淮南調集糧食,同時下旨江寧楊延定,一同協助賑災。”
“此時季節,長江雖潰堤,但畢竟不比汛期,想來不過幾日洪水便會退去。屆時百姓回去重建家園,皇上降旨免其一年賦稅,百姓必感皇恩浩蕩。”
好像問題不大,柴宗訓略一思索:“就依宋王之計,派員赴廣陵賑災吧。”
“皇上,”趙匡胤說到:“賑災需要銀子,國庫目下只剩五十萬備災銀,這是給魏樞相銀行做本錢用的。”
柴宗訓算了算日子:“各地稅賦還有多久才能押送進汴梁?”
“回皇上,”趙匡胤對到:“近的五日左右,遠一些的需要半個月。”
柴宗訓有些不放心:“宋王可先派人將銀子裝車準備,朕去往銀行一趟,若銀庫充足,就派轉運使司符昭儉前去賑災吧。”
“臣遵旨。”
此時天還未亮,柴宗訓急匆匆乘車駕趕往銀行。因他非常關注銀行的發展,不時會來看看,銀行的差役,包括門口守衛的兵丁都已認得。
兵丁見到車駕,急忙跪下,一人匆匆入內,將今日值班的存蓄司主事陸士棟叫了起來。
陸士棟匆匆趕出來接駕,柴宗訓也不多說:“帶朕到銀庫去看看。”
“臣遵旨。”陸士棟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急忙帶路去往銀庫。
銀庫大門開啟,架子上堆滿銀子,柴宗訓問到:“目前銀庫存銀有多少?”
“回皇上,尚有四十萬左右。”
“可維持運轉麼?”
“回皇上,魏樞相排程有方,銀子運轉無礙。”
“好,”柴宗訓說到:“待魏樞相來時與他說一聲,國庫五十萬銀子,朕已調往廣陵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