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七 沉船(第1/2頁)
章節報錯
火車試驗圓滿成功,只待科技局改進完善,便可開建原黑水勿吉都城冰城到幽州的鐵路。
正好朝中無事,既是屯田,柴宗訓將科技局一干農學工匠召集在一起,廷議如何提高糧食產量。
說好的廷議,卻變成了柴宗訓一個人發言:“朕遊歷四方時,常見各地稻穀遭受各類病蟲害,或結實之後倒伏,以至於減產。然各種野稗,不僅根莖豎直,從不倒伏,且極少受病蟲害。”
“所以朕時常在想,是否能將稻穀與野稗雜交,取野稗之長,保證稻穀結實,且不倒伏,不遭受病蟲害。”
這些工匠做夢都沒想到能和皇上坐在一個桌子上開會,此時除了點頭,哪還會有反對的聲音。
“另外,蟲害既是活物,可否設法研製一些藥物,在不傷害農作物的情況下,將蟲害藥死?”
“朕設計了一種施打農藥的農具,已將圖紙交與何卿,希望卿等儘早能研製出農藥來,讓朕的設計可以派上用場。”
“小人等遵旨。”現場只有一片附和之聲。
柴宗訓笑到:“此次廷議只為提高糧食產量,別光朕一人說,爾等有何建議皆可直說。”
“回皇上,”領頭的工匠說到:“皇上之旨意,已夠小人等揣摩研究幾年甚至幾十年,至於小人等那些經驗之談,不過是螢燭之光,安敢與日月相提並論。”
柴宗訓笑了笑:“雖每年祭皇天后土之時,朕也曾扶過犁耙,但論起經驗,朕自是不能與爾等相比。況種地本就十分依靠經驗,朕只希望爾等勿要敝帚自珍,有甚經驗都可相互交流並記錄下來,屆時充作大學堂教材之用。”
“小人等安敢充作人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一行做得精,做得好,便可出教材,便可為人師。”
這話將一干工匠感動得不要不要的,先是時所謂‘士農工商’,士農地位自不必說,商人雖名為工匠之下,但商人有錢啊,實際地位最低的其實還是工匠。更何況許多工匠掌握的技術,不在朝廷匠戶之列,那就沒什麼地位可言。
自從造作局開始發展後,工匠的地位飛速往上竄,前幾年因為徵渤海沈英提了幹,後來陸陸續續又有些工匠成了朝廷命官。
不光是在內部,像養蠶繅絲的工匠汪耀祖,現已是衢州府知府。雖然因為那地方大都養蠶繅絲,但怎麼著人家也是知府啊,據說做出了政績,馬上要上調越州任職了。
還有個會燒窯的工匠劉大旺,現在也是昌南府知府,如今大周的瓷器,多半出自那裡。其他工匠任地方官員的例子也有不少,現在鮮有人再提及士農工商,除士子還保持他那迷之優越外,其他人等都是一樣地位。
廷議結束時,柴宗訓忽地想起一事:“對了,除了朕說的種子雜交或嫁接以外,還有肥料,如今科技局既有小蒸氣機,爾等可嘗試以蒸氣機將肥料分離,尋找相似物質代替肥料。”
“也可置一溫棚,棚內育各式果蔬,倘能分離肥料,便可試驗何種果蔬適應何種肥料,屆時精準施肥,一來避免浪費,二來也好讓作物更快生長。”
科技局不同於朝堂,在這裡柴宗訓的話就是神諭,因為自蒸氣機開始,他所說的每一個東西,畫的每一個草圖,都變成了現實,而且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卻說拉希德掏空了大食皇室家底,終於將兩艘鐵甲艦搞到手,載著使團耀武耀威的回大食。
航線上不管是商旅或漁民,都已見過蒸氣輪船,所以倒也沒太在乎這兩艘鐵甲艦。
經過蘇祿海時,一批漁民正在海中捕魚,鐵甲艦經過,馬達隆隆,拉希德站在甲板上親眼看到其中一個漁民皺眉,似在大罵輪船將魚驚走。
“嘿,”拉希德怒到:“這些該死的賤民,竟敢咒罵本王,傳令下去,加足馬力,將這幾艘漁船撞沉。”
一旁阿杜拉勸到:“王叔,父皇還在大食期盼著我們平安回去,何必與這些賤民一般見識?”
“本王正要試試鐵甲艦的威力呢,”拉希德喝到:“工匠,加足馬力,速速將漁船撞沉。炮匠,隨時準備開炮。”
由使者學習幾天後充任的工匠隨即轉舵,輪船猛烈的冒著白氣朝漁船撞去。
船上漁民發覺不對頭,趕緊扔了漁網便划船。
可人力哪比得上機器,漁船很快被鐵甲艦追上,甫一接觸,漁船便成了碎片。
另一艘漁船上的漁民見情勢不對,趕緊跳海。
但鐵甲艦並未放過漁船,將其切成了兩段。
漁民咬牙切齒的浮在海面上,看著甲板上的拉希德得意的哈哈大笑。
阿杜拉有些擔心:“王叔,這都是中原的漁船,倘被中原皇帝得知,報復我大食商賈怎麼辦?”
“這個很好解釋嘛,”拉希德不以為意:“就說工匠駕船經驗不足,不慎撞上,要怪只怪造作局的人沒有將我們的人教會嘛,哈哈哈…”
撞沉漁船很能滿足阿拉德變態的征服欲,於是一路上他見船就撞,以至於沿岸各地皆知有兩艘大食鐵甲艦在海中肆無忌憚撞船,偏偏又拿他沒辦法,只能遠遠的避其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