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一 破壞(第2/2頁)
章節報錯
雙方在隔著一仗遠的地方停下腳步,耶律喜隱率先問到:“來者可是劉大帥?”
劉光義一副頤指氣使的模樣:“正是本帥,你是耶律喜隱?”
“你…”耶律喜隱硬吞下一口氣,只說到:“久聞中原乃禮儀之邦,劉大帥便是這般禮儀法嗎?”
劉光義淡淡到:“中原確是禮儀之邦,卻也有句俗話,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這分明就是柴宗訓常唱的曲子,劉光義書讀得不多,不懂什麼之乎者也,只好把這句話拿來用。
耶律喜隱忿忿到:“此為遼境,恐怕豺狼用以形容周師更貼切一些。”
劉光義一下被噎住,柴宗訓接話到:“遼東本是漢家故地,只因中原戰亂才被遼人奪了去,如今吾皇舉義師趕走豺狼收復故土,天下莫不響應,識相的速速答應我中原條件,否則我王師萬炮齊發,定叫爾遼境成為一片焦土。”
耶律喜隱當然想答應條件,但也不得不擺一下宋王的譜:“你是何人?本王與劉大帥談判,哪有你說話的份兒?”
劉光義說到:“東坡先生為本帥行軍主簿,他說到話就代表本帥的意思。本帥也不與你呈口舌之利,只問你答應還是不答應?”
耶律喜隱半真半假的說到:“劉大帥,非是本王不答應,只是宗室裡居心叵測者頗多,倘倉促答應,恐很難兌現。”
柴宗訓冷笑一聲:“大帥,這耶律喜隱雖為太祖嫡孫,但在下聽說錦州城中的耶律賢還有一胞弟,名耶律只沒,擁立他為遼主,恐更為名正言順。”
“好,”劉光義說到:“那趕緊回去,準備聯絡耶律只沒。”
“誒…”耶律喜隱剛要說話,後背傳來破空聲,數不清的箭支飛了過來。
“宋王小心。”隨從一把將他撲倒在地,柴宗訓三人也急忙拔出佩劍格擋。
“老董,護著蘇公子先走,我來斷後。”劉光義大喝。
董遵誨也不含糊,擋在柴宗訓身前:“公子快走。”
三人邊擋邊退,架不住弩箭太過密集,前面的劉光義胳膊腿上掛了不少。
幸好他的護甲比較厚,即便有射透的,傷得也不深。
“火銃手何在?”劉光義再次大喝,聲震山谷。
山上響起震天的銃聲,火光四射之下,銃子密集飛往山下樹林。
一連串的慘叫後,再沒有箭支射出來。退回谷中時劉光義仍不忘大罵:“直娘賊,耶律喜隱,你竟敢誆騙本帥,本帥絕不饒你。”
趴在地上的耶律喜隱急忙起身辯解:“大帥,此事與我無關,必是宗室耶律葛只所為。”
但劉光義已退回谷內,哪還能聽到他說什麼。
耶律喜隱憤怒的轉身,怒喝到:“耶律葛只,本王饒不了你。”
退回山谷,柴宗訓急忙令軍醫為劉光義檢查傷勢,還好並無大礙,只須上點金瘡藥,簡單包紮一下便可。
包紮時劉光義忍不住抱怨到:“想不到這耶律喜隱竟還藏著這一手,下次若被本帥撞見,定斬他的狗頭。”
柴宗訓沉吟一會,抬頭到:“朕倒覺得,耶律喜隱恐怕和這些射來的箭支無關。”
“皇上,”劉光義說到:“倘是無關,為何弩箭沒有一支往耶律喜隱身上飛去?臣以為,待結果了耶律賢和其親信,就讓那些遼人自相殘殺去吧。”
柴宗訓搖頭到:“遼人自相殘殺,對中原並無好處。一個聽話,有一定實力的遼國,才符合中原的利益。”
董遵誨畢竟常伴駕前,很快領會柴宗訓的意圖:“劉大帥,讓耶律喜隱做遼國皇帝,對大周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耶律喜隱的繼承順位不如耶律隆緒和耶律只沒,倘大周扶持他為皇帝,必然對大周死心塌地。而遼人除了放牧之外,什麼也不會,一應所須只有向中原採買。”
“若放任遼國內宗室混戰,百姓民不聊生,哪有錢向中原採買?但如果能削弱遼的國力,不再威脅中原,又令遼國百姓能過上太平日子,我中原物產豈非多了個銷路?”
劉光義說到:“這些臣都懂,可耶律喜隱膽大包天,若非有所防備,今日臣恐鑄成大錯。”
柴宗訓想了想:“事情是否與耶律喜隱有關,尚須斟酌。劉卿忘了使者劉信回來,直言接待他的並非耶律喜隱,而是其他宗室麼?”
“皇上,那接下來該怎麼辦?”劉光義問到。
柴宗訓說到:“等,只有等,倘事情並非耶律喜隱所為,在皇位的誘惑下,他必會設法聯絡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