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〇五 策反(第2/2頁)
章節報錯
耶律恆德頓時明白周師要幹什麼,急忙回城稟報:“皇上,娘娘,周師並無攻城之意,他是想將大軍困死城中。”
“休哥和斜軫尚在城外,”耶律賢說到:“還有宗室大軍也正趕來,看他如何困死朕?”
蕭氏開口到:“只怕周師的目的不是城內的我們,而是外圍的大遼各軍。”
“其以火炮將皇上困於城中為餌,令休哥大王和斜軫大王不得不救,倘其設伏兵於半途,則休哥斜軫危矣。”
耶律賢大呼:“即刻設法傳旨休哥與斜軫,命其不得冒進。”
蕭氏搖頭到:“皇上,如今你被困城中,休哥和斜軫就算明知是陷阱,也會拼了命前來相救,這便是周師陰險之所在。”
耶律賢呼到:“周師如此陰險,難道朕只能坐視休哥和斜軫鑽入圈套?”
耶律恆德低頭不說話,蕭氏思慮一陣,開口到:“周師既如此陰險,朕也可依樣畫葫蘆,來一招釜底抽薪。”
耶律賢連忙問到:“皇后有何好計?”
蕭氏說到:“中原皇帝雖治國有方,國力蒸蒸日上,然其國內卻也並非鐵板一塊。”
“據臣妾所知,中原宋王趙匡胤一直以來便有反心,意欲取中原皇帝而代之。”
“十多年前,若非韓德讓一時心慈手軟,怕是中原早已改姓趙。”
“中原皇帝雖破了趙匡胤兵變,然國內無人可用,只能以趙匡胤總領朝政,只是不讓其掌兵而已。”
“趙匡胤經過十數年經營,如今中原朝堂皆是其一手提拔,其子趙德昭更是掌握大周財權。”
“現中原兵力盡在我大遼境內,汴梁必然空虛,倘此時趙匡胤起事,必至中原大亂。”
“後院起火,中原皇帝自是要撤兵回去滅火,如此錦州之圍便自解。”
“妙,妙,妙,”耶律賢連連拍手:“此計甚妙,皇后果為朕之賢內助,既如此,即刻遣人南下聯絡趙匡胤吧。”
耶律恆德執禮到:“皇上,臣願設法南下,促成此計,以解錦州之圍。”
“好,”耶律賢說到:“朕準了,朕就安坐錦州,等待恆德的好訊息。”
前方打仗,御街上的生意照舊。
不過自從皇上下旨盡調江北之兵後,汴梁城裡的氣氛頗為詭異。
官員們時常三三兩兩紮堆,竊竊私語不知在議論些什麼,一旦有外人走近,隨即正襟危坐,裝作沒事人兒一樣。
監國的紀王柴熙謹一直謹小慎微,生怕出了一絲紕漏。
大凡有事,他便派人將奏摺送往前線,交柴宗訓批閱後再執行。
還好有趙匡胤維持,才不至於因柴熙謹的謹慎誤事。
如今江南、嶺南、蜀中形同於自治,西北有王著經營,幽雲楊延平守著,雖為宰相,趙匡胤管轄之地也不過大名府、中原、荊南、朗州一線而已。
最近皇上盡發江北之兵,為了協調糧草輜重,趙匡胤又忙得不可開交起來。要真的論起權力和資源,他現在甚至還不如趙德昭。
雖然江南嶺南等地形同自治,但用的錢都是出自大周社稷銀行,不管楊延定和慕容德豐們多麼剛愎,卻也不得不賣他趙德昭三分面子。
以至於趙德昭如今在朝中頤指氣使,大批朝臣圍在他左右,那些三三兩兩竊竊私語的,大多是他的鐵桿。
身為宰相,趙匡胤自然感受到朝堂的不對勁,特意抽出時間來規勸趙德昭:“大郎,聽說近日你與朝中那些居心不良之輩走得很近?”
趙德昭矢口否認到:“父王,孩兒不過是署理銀行的,本部事情都有些忙不及,如何與朝臣接近?”
趙匡胤說到:“沒有就好,如今大軍盡發往北方,汴梁空虛,朝中那些鬼蜮之徒動起了歪心思,你切不可沾惹。”
“須知江北之兵雖盡發,然嶺南和蜀中未動,西北還有潘仁美和王憲虎視眈眈,汴梁留守曹翰也非善與之輩,還是盡心盡力署好部事,待皇上凱旋班師便好。”
“宋王,”管家趙五找了過來:“外間一人自稱宋王故交,特來求見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