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九 百犬同槽(第3/3頁)
章節報錯
玉黍一指其他上菜的桌子:“那他們呢。”
陳烈朝解釋到:“他們也是家中貴客,可以先吃。”
“主人家未吃,”柴宗訓說到:“客人怎能先吃?”
“客隨主便,”陳烈朝執禮到:“蘇公子請吧。”
柴宗訓起身看了一眼:“桌子都坐滿了,馬上應該能全部開飯了吧。”
陳烈朝解釋到:“這幾日秋收,家中愚兄烈維率子侄巡視穀場,防止走水,馬上就該回來了吧。”
果然坐不多時,一箇中年漢子帶著幾個後生進來,找地方坐下後,一聲鼓響,下人魚貫上菜。
玉黍嘆到:“這吃個飯也太麻煩了吧。”
秦阿丹搖頭到:“這不叫麻煩,中原素來是禮儀之邦,這叫孝義。”
千人同食卻無喧譁之聲,吃飽向同桌告辭,隨後離席而去。
以現代眼光看,這是封建壓抑人性,但柴宗訓卻從中看到了紀律,看到了秩序。
吃過飯出來,那些家犬也全都吃完,歡實的搖頭晃腦出去,而那九十九個包子,依然堆在石槽邊一動未動。
飯後聽說來了同宗,不少陳氏家人前來探望。
這位是哥哥,那是侄子,那個輩分還要低,是重孫,輩分更低的,竟是玄孫。
每個人都和陳烈鈞熱情的攀談著,彷彿他是一個出外多年的遊子回到老家。
陳烈鈞也切實感受到家族溫暖,誠摯的回應著每一個人。
不少人聽說陳烈鈞在蘇祿,紛紛建議他就此搬回來。現在大周正是太平盛世,搬回來闔家團圓,也不影響來往貿易。
眼見陳烈鈞有動心的意思,陳烈朝認真的說到:“蘇祿便是再好,卻也是異邦。經商雖好,卻總有風險,不如詩書傳家久遠。不如就此搬回來,讓子侄入東佳書院研讀,倘是天賦異稟得個一官半職的,便再也不用愁啦。”
“人家在蘇祿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回來。”玉黍小聲到:“而且蘇公子說帶我們看看大周有超級大都市的原因,我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我看出來了,”秦阿丹說到:“中原之所以能夠有很多超級大都市,原因在中原人。”
“中原人?”玉黍疑惑到:“他們可比大食人瘦弱多了。”
“不,中原人雖不強壯,他們卻懂忠孝節義,知道謙讓忍讓,你且看看那巡查穀場的陳烈維,其他人都輕鬆的坐著等吃飯,他在穀場很晚才回,卻沒有聽到一句怨言。”
“而饋食堂的一千多人,就等著陳烈維一人,卻也沒有一個人說什麼,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事,這些大食人做得到嗎?”
“大食就不會有這麼多人一同吃飯。”
“所以中原人團結,講禮節,懂孝義,能謙讓,會付出。這樣的人多了,中原怎會不強大?有幾個超級大都市又算的了什麼。”
這一天的行程,也讓陳烈鈞感慨頗多。
“蘇兄,謝謝你帶我來這裡。”陳烈鈞開口到:“雖然你有刻意之嫌,但我仍然感謝你。”
柴宗訓笑到:“真的不會怪我?”
陳烈鈞說到:“從進門樓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自己屬於這裡,我陳家就應該這樣。這一次回蘇祿,我定將家中老父親接來德安看一眼,讓他找到自己的根,從而舉族遷回中原。”